English

世纪之初打好“文化牌”

2001-09-21 来源:光明日报 本报记者 郑晋鸣 王金福 我有话说

最近,江苏在建设文化大省上加快了步伐。该省先后成立了江苏电视总台,组建了广电集团、出版集团和新华报业集团;投资6个亿、建筑面积达8万平方米的南京图书馆新馆奠基。前不久,全省文化工作会议召开,出台了《2001-2010年文化大省规划纲要》,规划了建设文化大省的总体目标,并成立了党政统一协调的强有力的领导机构。江苏缘何在世纪之初大打“文化牌”?

文化产业:
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

在社会进入小康之后,人民对精神文化不断提出新的要求,文化消费必将成为扩大内需的一个重要方面。文化产业将成为一个带来巨大社会和经济效益的增长点。

“九五”期间,江苏城镇居民人均文教娱乐消费支出增长了2.3倍,在消费总支出中的比重提高了7.2个百分点。

有鉴于此,江苏省明确提出要将文化产业作为带动文化事业发展的突破口。要求文化产业的增加值在全省GDP中所占的比重有较大的增长,逐步成为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和支柱产业,还要求“十五”期间全省文化产业的增长速度要高于第三产业的增长速度。

和自己比,成绩斐然;
和别省比,尚有差距

有着深厚文化底蕴的江苏,在文化资源上可谓得天独厚。在13个省辖市中有7座全国历史文化名城和5座省级历史文化名城。“九五”之初,该省在全国率先提出要建设“文化大省”以来,文化事业固定资产投资达到9.03亿元,比“八五”增加了161%。仅2000年,南京等5个城市便修建了31个演出场馆,建设了南京博物院艺术馆、科学宫等一批重点文化设施。

今年“五一”黄金周期间,江苏共接待游客507万人次,实现收入37.2亿元,分别占全国的14.4%和7.4%。与此同时,在精品战略的指导下,创作了京剧《骆驼祥子》、电影《草房子》等一批在全国范围内得到好评的作品。在第六届艺术节上,江苏省参评演出的10台剧目有6台获得大奖。这都展示了江苏文化工作者的整体实力和水平。

然而,与北京、上海、浙江等兄弟省市相比,江苏的差距还是明显的:首先表现在以市场观念发展文化产业的意识上。

1999年,北京文化产业增加值占全市GDP的3.8%。2000年,上海市的这一增加值近百亿元,占全市GDP的2%。以用股份制方式筹资3.7亿元建造的上海东方明珠电视塔为例,上海采用市场运作与旅游相结合的理念,把它当作一项产业来开发,五年就收回了投资,现在每年有一亿多元收入。但是设计造型不俗的江苏电视塔却“门可罗雀”,至今仍默默无闻。

江苏丰富的文化资源早已名扬天下。北边的楚汉文化、中部的金陵文化和维扬文化以及南部的吴文化都有数千年的历史。有人算了一笔账,在以省会南京为中心,以一小时车程为半径的范围内,较著名的历史遗迹和旅游景点约五六十个,若每周去一处参观游览也需耗时一年有余。如果用心地对这些旅游文化资源进行产业开发,其前途不可限量。但遗憾的是,江苏省迄今还拿不出一项叫得响的文化产业,更没有形成自己的规模和优势。

文化事业重新审视

守着大的文化资源,却没有相应的收效,经过反思,江苏人意识到观念的落差已成为影响文化事业发展的一道屏障。一些地市说起来是文化大市,但文化事业成了“拨款事业”、“政府给多少钱,文化部门办多少事”成为普遍现象。一些著名的文化单位,却一直沉醉在“饿死的骆驼比马大”的框框中,不求做大、做强,只求平稳发展。一位旅游景点的中层领导对记者说:“船小好调头,船大浪头高,与其做大不如平稳发展。”

另一方面,不少文化单位不能充分发挥地方特色,更谈不上与相应产业的“联动”。据了解,江苏80%以上的文化资源不能得到充分利用,资源共享更无从谈起。有文化界人士分析说,江苏之所以守着大文化资源没有产生大文化效益,其中有客观因素,但更多问题出在“只找市长,不找市场”,没有集约经营,没有形成集团优势。也有一些人认为,更重要的是应出台一些适合文化产业发展的政策,仅靠文化单位自身做大,困难很大。

面对现实正确定位

对于发展文化产业,江苏省委副书记任彦申说;“就文化领域来说,体制创新优先于科技创新,必须加快体制创新来解放被束缚了的文化生产力,以不断增强文化的综合实力和竞争力。”

在某种意义上,形成自己的文化产业,已成为把江苏建成“文化大省”的一个关键。不深化改革,加大创新力度,江苏的某些文化优势就可能会逐渐丧失。在最近颁布的《纲要》中,对文化建设进行了综合描述,并指出“十五”期间,各级政府每年对文化事业拨款的增长幅度,要高于当年财政预算的增长幅度1—2个百分点。省财政预算内每年安排的文化专项经费,在“九五”每年2900万元的基础上再增加2100万元的投入,形成财、税、费、产、社、基等多渠道的投资格局。

《纲要》成为江苏文化事业发展的蓝图,也成为建设文化大省的施工图。据悉,江苏已经明确在今后5—10年,对文化事业要择优扶强,优先发展优势文化艺术门类和强势文化产业,大力发展文化上的高精尖、名优特,创出品牌,形成特色,做大做强,以带动江苏文化的全面发展。

 

[值班总编推荐] 以劳动谱写时代华章

[值班总编推荐] 青年的朋友习近平

[值班总编推荐] 让青春在科技创新中焕发更加绚丽 ...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