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今日相机大国 何时相机强国

2001-09-21 来源:光明日报  我有话说

国内年销售量1000多万架照相机,出口额高达14亿美元!最新统计结果表明:我国已经成为世界上名副其实的照相机生产、出口和消费大国。但颇具实力的国产品牌,除了“凤凰”、“海鸥”,便难以下数了。面对国际影像产业巨头的挑战,国产相机显得力量很弱。

“大而不强”事出何因

据介绍,我国现有照相机整机生产厂40多家,配套零部件生产企业1000余家,其中包括大型国有企业、民营企业、合资企业及外商独资企业;所生产的产品涵盖了从传统单反相机、傻瓜相机、一次成像相机到数码相机的全类别,年生产能力已超过1亿架。据海关总署统计,2000年我国照相机进口量达1.3亿公斤架(公斤架:照相机散件进口单位),进口额为6.54亿美元;出口9000万架,出口额为14.05亿美元;国内市场年销售量达1100多万架。据中国文化办公室设备制造行业协会副会长朱明凯介绍,我国相机生产、出口规模,均居世界之首。

我国虽是相机大国,而国产品牌的势单力薄也是不争的事实,从消费者购买心理可略窥一斑。在相机热卖之际,笔者在北京西单商场发现,国产相机专柜“门庭冷落”,进口专柜却“围者甚众”。柜台负责人告诉笔者,在购买前,大多数人对进口品牌的偏好已先入为主了。统计结果表明,在北京各大商场国产品牌与进口品牌的售卖比是1:4。

朱明凯认为我国相机行业的弱势主要在三方面:首先,技术开发水平、投资力度与国外差距很大。我国中低档相机具有一定的竞争力,但在高档相机领域几乎还是一片空白;

其二,作为在技术开发已取得一定成绩的企业,在生产设备、质量体系等方面仍显得十分欠缺,规模化生产的后续资金严重不足;

其三,国产品牌真正靠自身品牌优势打开市场的较少,多是依托国外品牌来扩充自身实力。近年来,外国照相机厂商或是合资收编,或是独资设厂,或是通过代理商大肆推销其产品。而国内相机行业经改革重组,结构发生了很大变化,国有相机企业占整个相机企业不足20%,合资企业占了相当大的比重。上海、北京、天津、甘肃、苏州等主要相机生产地,均先后建立了合资企业。

我国相机业正在发生一次新的转轨,在这场剧烈变动中,国产品牌如何保持和扩充原有的市场份额,面临着严峻的挑战。

入世引来更大冲击

朱明凯认为,我国中低档相机仍具有一定竞争力,加入WTO后,在国际中低档相机市场将寻求到崭新的出路。同时,入世的来临也将给我国相机行业带来更大冲击。

据介绍,入世后,外商在中国境内将以成立独资企业为核心,并可能逐步减少对合资企业在技术、生产、出口等方面的投入,这无疑会对大批国内相机生产厂家形成冲击;其二,入世后增加新技术产品、关键精密原材料、微电子原器件等进口额,将加大我国外汇支出;再者,由外商独资企业使用廉价的中国劳动力,这有可能取代我国已占领的国际市场份额。

德国摄影工业协会会长史密特曾说过:“之所以把目光投向中国,是因为中国这个市场在世界上最为活跃,发展最快。”统计资料表明,中国照相机普及率只有15%,而一些经济发达的国家和地区则高达75%。

尽管我国相机销售量在世界排名前列,但相对中国市场庞大的消费需求而言,仍有极大的市场空间亟需拓展。入世后,当中国市场真正敞开,国产品牌与国外品牌的抗争之路,更是机遇与挑战并存。

国产品牌路在何方

1988年起,我国照相机行业受“走私”风波冲击,直到1994年,整个行业经历了一次重创。1996年,我国对进口照相机实施备案管理制度。近年来,打击走私力度的加强及市场秩序的不断规范,对我国相机的健康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面对新的机遇与新的挑战,中国相机业能否迎头赶上,需要重新思考,也需要全新的探索。

目前,我国相机行业的发展已具备了良好的外部环境。国家对相机业,尤其是数码相机的发展给予了大力扶持。国家计委年初发出公告指出,发展数码相机产业不仅可满足市场需求,同时对促进相关产业的发展和推动国民经济信息化进程都具有重要意义。国家计委有关负责人说,要以数码相机关键部位、核心技术及配套产品为重点,在我国具备一定技术及产业基础的领域,加强产品研发和产业化;逐步掌握数码相机的核心技术,加快扩大数码相机关键部件及配套产品的产业规模,形成整个产业协调发展的局面,力争到“十五”末,使我国数码相机整机产量达到500万台以上,国内市场占有率提高到50%左右。

朱明凯认为,就相机企业自身而言,应依托逐步成熟的资本市场。地处江西上饶的“中国光学行业第一股”——凤凰光学仪器集团公司,前些年由于结构单一等原因,企业曾一度陷入困境。上市后,转机制、创品牌、严管理、争市场,短短几年产品市场占有率从2%上升到8.33%,紧随奥林巴斯、佳能、理光之后,位居国产相机之前,产品还出口30多个国家和地区,年出口创汇1000多万美元,创税2500多万元。朱明凯指出,有效的融资一方面可解决我国相机行业资金不足的难题;一方面还可扩大企业影响,利于塑造品牌形象。

此外,业内人士认为,在相机生产企业之间的联合重组的过程中,信息、IT产业等企业的加盟是今后的趋势。“凤凰”、“海鸥”目前均已与著名大学与IT行业合作,进行技术开发。“新成员”的加盟对中国数码相机与整个行业的发展将带来新的生机。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