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朝阳“数学农业”破解经济难题 本报记者郭丽君

2001-10-05 来源:光明日报  我有话说

干旱是农业的大敌,辽宁省朝阳市是一个“十年九旱”的地方,如何走出贫困,迈向小康,对于这个农业大市来说可谓困难重重。为此,朝阳市委书记王大操提出了发展“数学农业”之路:水是“1”,其他各业、各种兴农措施都是“1”后边的“0”,没有这个“1”,后边的“0”再多也还是“0”。“数学农业”成了破解朝阳经济发展难题的法宝。然而,朝阳之水从何而来?

揽云夺雨,提河上岭,问天要甘泉

资料表明,朝阳市地下水开采率已达67%,如果达到70%,就是开采地下水的“死线”。所以,朝阳之水需从天上来。

“库、塘、井窖一起上”,通过兴修水库、梯段拦截以及修建方塘、水窖等,拦用明水,集用降水,不让境内的每一条河流、每一眼流泉、每一处明水白白流走,并使每一次降雨过程都成为集雨过程。与此同时,他们通过采用微灌、滴灌、喷灌等各种节水灌溉技术,变以“方”计水为以“滴”计水,最大限度地发挥水利的作用。特别是随着阎王鼻子水库的建成并已蓄水211万立方米,朝阳人用“水”解“数学农业”难题做得更加漂亮。

揽云夺雨,提河上岭,问天要甘泉,已经成为了整个朝阳市人民的心声和目标。

第一个“0”保护地蔬菜

如今,在凌源、北票、龙城等地,建设保护地已经成为农民的自觉行动。以凌源市为例,几年来,凌源市委、市政府坚持“面向市场、突出特色、全面推进、重点突破”原则不动摇,坚持把凌源建成东北最大的反季无公害蔬菜生产基地和销售集散地。

为此,王大操提出了实现朝阳大地“双色覆盖”的大胆设想。一个是“白色覆盖”,即大力发展保护地。利用三至五年时间,实现户均一个棚的目标,利用更长一段时间,对600万亩耕地中除水浇地和那些不适宜发展保护地的地块外的大部分耕地实行全覆盖,让朝阳的主导产业在设施内发育、在节水环境中生长。另一个是“绿色覆盖”,亦即造林栽果种草,为成不了水浇地的、“白色覆盖”无法实施的山川大地披上绿装。

第二个“0”花卉生产

走进凌北镇,记者不由自主地被当地的花地所吸引。该镇在生产保护地的过程中,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以效益为中心,采取冷暖结合的形式发展花卉生产。据介绍,其中花卉生产的品种有百合、非洲菊、剑兰、月季等十几个品种,产品远销上海、广州、北京、天津等城市。

第三个“0”特色产业

特产经济支撑着朝阳农业的半壁江山。朝阳市坚持以特色产业强市、富民的工作目标,努力使每个县形成一到两个致富主导产业;坚定不移地强化项目支撑原则,坚持农户户均一个项目。

同时确立十六个特色产业,围绕“101”线、京哈公路和朝锦高速公路构建十六个特色产业区。其中,如北票市确立北鹰椒、西红柿、禽三个主导产业,建平县确立反季西瓜、土豆、食用菌三个主导产业。现在朝阳的特色产业已形成九大门类、几十个骨干项目,数百个品种,拥有比较成型的特色产企业45个,其中农产品加工业16个、畜产品加工业13个、林果产品加工业14个。

如何让干旱不再成为决定朝阳人民生活的唯一尺度,如何千方百计地向天公“要”水,如何扬长避短,发展特色产业,已成为了朝阳人努力的方向。正如王大操书记所说的,首先以心血、汗水写出“1”来,与此同时再把若干个“0”写好,那样,朝阳的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农村财政增长数字就会一次又一次地实现乘数增长。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