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假日里的科学家

2001-10-07 来源:光明日报 本报记者 王光荣 我有话说

新世纪的第一年,喜逢国庆、中秋双节同至,祖国大地到处沉浸在浓浓的喜庆氛围中。假日一连七天,人们安排了丰富多彩的活动,广大科研工作者也用自己独特的方式,开始了各具特色的假日生活。

最平静的节假日

10月1日上午10点,当记者走进中国农科院徐惠君教授办公室的时候,眼前的一幕与外面喜庆的氛围形成鲜明对比:徐教授正在认真地写着一份转基因植物安全性评估报告,马博士、夏博士正在紧张地做着实验,课题组的其他人员也在各自忙碌着。这里,一切显得那么平静。徐教授微笑着说:“对搞科研的人来说,节假日在实验室里度过其实很平常。我们的课题组承担了10多项科研项目,任务很重,加班加点是常有的事。但在工作中,我同样能感受到欢乐,体会到生活的乐趣。这几天,对广大科技工作者来说,应该都是挺忙的。国家863计划项目申请表下个星期就要上交,大家都在利用这几天节假日做最后的修改、复查。”

彭思龙,今年30岁。这位中科院自动化研究所最年轻的研究员这几天基本上也是在工作中度过的。他休息了两天,10月3日便开始工作了。他说,科研工作有一定的连续性。如果一个星期不接触工作,很多有意思的创意可能会淡忘,有些问题思考的线索也会中断。彭思龙开玩笑说:“我怕休息7天之后,脑子都不好使了!所以,我跟平常一样,休息两天,便去工作。”

最激动的节假日

“平时工作很忙,都没时间陪老伴出去走走,虽然这几天节假日还有很多事情要忙,但我一定要抽点时间好好陪陪她。”今年66岁的郑绵平院士动情地说,“这些年来,她真的很辛苦!”10月2日,郑院士一大早就与爱人骑着自行车出发了。他们要骑车看看北京的变化,看看节日里热闹的北京。郑绵平院士说:“我们骑车穿过一条条马路,有说有笑,这感觉真好。很久没出去逛了,今天的北京比前几年漂亮多了。马路宽了,房子高了,北京的变化可真大。”

10月1日的天安门广场人山人海。自动化研究所的易建强教授带着他的两个孩子也加入到了这欢乐的海洋。易建强教授是今年初入选中科院“引进国外杰出人才”计划的。不久前,他带着爱人和孩子从日本回到了祖国。易建强激动地说:“我在国外整整呆了15年,今天站在天安门广场,我的心里有着说不出的激动!这些年来,祖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我都不认识北京的路了。回到国内,这里的一切都显得那么温馨,回家的感觉真好!孩子们是第一次看到天安门城楼,他们可兴奋啦。5岁的女儿过去照着画册画过天安门城楼,她一来到广场,连蹦带跳可高兴了。”

最忙碌的节假日

国庆7天假期,最忙碌的要数天文馆、科技馆的科普工作者了。10月1日一大早,北京天文馆的工作人员就忙开了。崔石竹馆长已在忙碌地检查各项工作,她说:“新千年伊始,喜逢国庆、中秋双节同一天,真是双喜临门!天文馆的活动比往年更丰富了。这几天,是我们科普工作者们最忙碌的日子。”“月光之旅”活动是今年北京天文馆一项比较有创意的活动。据李恩杰副研究员介绍,近百人参加了在风景秀丽的金海湖畔举行的中秋赏月、天文知识科普活动。皓月当空,贾贵山副研究员开始了一场别开生面的天文知识讲座。在天文馆工作人员的指导下,大家通过天文望远镜对月亮进行观测,寻找神话中的“玉兔捣药、吴刚伐桂”。

中国科学技术馆的工作人员这几天可忙坏了。据黄体茂副馆长介绍,科技馆这几天都是超负荷运作,参观人数平均每天约1万人次,10月3日,更是超过了2万人次。全馆近一半的同志要加班,这几天,大家都很辛苦。黄体茂副馆长笑着说:“但我们感到很高兴。看到这么多人来参观,大家不知道有多欣慰。更令人兴奋的是,科技馆里来了很多青少年朋友。对搞科普的人来说,最大的希望莫过于青少年都对科学产生浓厚的兴趣,走进科学的殿堂。”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