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柏林文化周”有感

2001-10-07 来源:光明日报 吴云 我有话说

为期两周的“柏林文化周”落下帷幕了。在采访中,记者所见所闻很多,最深的感触有三点。

首先,是德国人对不同文化的包容以及对优秀文化的接纳。德国人对于历史的态度人所共知,无论是德国总理在纳粹集中营对于犹太死难者的下跪,还是目前正准备修建的大面积的犹太人纪念墓地,都说明了德国人对过去历史的反醒。在文化领域,德意志民族无疑也是一个值得骄傲的民族。著名的海顿、莫扎特、贝多芬、舒曼和舒伯特等大音乐家出自德国。歌德、席勒和瓦格纳等文学巨匠是德国人。在哲学方面,给世界产生重大影响的是德国的康德、黑格尔、尼采等人的巨著。至于创立共产主义学说、揭示社会发展规律的马克思和恩格斯是德国人,更是人所共知的事。

然而,德国人从不因自己值得骄傲的往昔而自高自大,将外来的文化拒之门外。相反,却是以一种开放的姿态接受着世界上的一切文化,特别是来自东方的文化。在德国的街头,你能看到各种肤色的人群,非洲人、印度人、土耳其人、俄罗斯人、南斯拉夫人和捷克人,走在街上,很容易找到意大利餐厅及中国、日本或韩国餐馆,还有土耳其人的特色菜等。各个种族的人与当地的德国人已经融合到一起。同时,从张贴在地铁口、广告栏中的海报上,你能找到来自世界各地的文艺演出。几年前,德国决定在柏林举办亚太文化周,这件事本身就说明了德国人在文化上的谦虚与包容。柏林市长克劳斯先生在第三届亚太周开幕式致词说道,“此次亚太周的主题是:你前往亚太地区的通道是柏林,同样,柏林也永远欢迎亚太地区。”为此次亚太周,柏林市出资约340万马克资助亚太周中国节的组织工作。可见,德国已经先欧洲其他国家一步,准备担当联系东西方文化的桥梁,向东方文化敞开了大门。

其次,是中国文化在国外所受到的欢迎与关注。与柏林最普通的市民聊天,总能听到他们说出一大堆他们所了解的中国文化。京剧、中国功夫以及中国菜,早已成为中国的象征蜚声海外。许多柏林市民对于这些并不陌生。同时,在柏林文化周上,总能碰到来自世界各地的旅游者,他们对于中国文化的兴趣也很浓。一位奥地利人一听说记者来自中国,马上说他去过北京和上海,吃过烤鸭看过京戏,还能说出青岛啤酒和燕京啤酒。一对澳大利亚来旅游的老夫妻,在晚上10点准备回宾馆时,看到了中国节的海报,忙向记者询问有什么节目,听说有花灯可看,看了看表马上就要折回菩提树下大街,听记者说天天都有才安心。除了一些剧目的演出场场爆满外,中国节的活动更是平易近人,被德国平常百姓所接受。

第三,华人对于中国文化在国外的传播起着巨大的作用。记者在采访中,参加了许多不同的活动,多次碰到同一张华人面孔。一次在地铁站,记者碰到在得月园就遇到的一个中国小伙子,他刚刚与德国伙伴们看完花灯,巧的是在昆剧的演出中又看到他带了一群同学前去观看。还有德籍华人陈女士,在得月园她带着朋友们去品茶,在此后的许多演出节目中记者都看到了她和她的朋友。像这样带着外国朋友去了解中国文化的还有很多,他们用自己的钱去听来自故乡的声音,看来自故乡的演出,同时积极在为他们的外国朋友进行讲解,这正是他们对中国博大精深的文化感到骄傲的表现。中国文化得以蜚声海外,有他们的一份努力在内。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