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如何理解两个“绝不能”

学习领会“七一”讲话专题访谈(32)
2001-10-13 来源:光明日报 本报记者王衍诗 我有话说

记者:江总书记在“七一”讲话中提出,“我们要始终不渝地追求真理、为真理而奋斗。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全党同志绝不能固步自封,绝不能畏惧艰险”。如何理解这一要求的现实意义?

王毅:两个“绝不能”,说到底就是能不能转变观念,敢不敢实践创新的问题,而最根本的就是观念的转变。任何形式的社会变革和进步,都是以观念上的革命为前提的。没有观念上的创新,就不会有理论和实践上的创新。

今天,我们正在进行的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是一项亘古未有的宏伟事业,有许多新情况新问题摆在我们面前。加入WTO后,经济全球化竞争愈发激烈,我们要在多种思想文化激荡的环境中建设社会主义,我们要稳步推进改革事业,实现社会全面进步,我们要继续推动和改进党的建设,我们要加强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不断增强国防实力。完成这些目标,任重而道远,其关键在于能否抓住机遇,核心在于解放思想,转变观念,在于做到两个“绝不能”,只有做到两个“绝不能”,才能转变观念而不墨守成规,才能开拓进取而不因循守旧。

两个“绝不能”也是我们对待马克思主义的正确态度。马克思主义绝不是固步自封、僵死不变的学说,它必须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发展。如果我们不顾历史条件和现实情况的变化,拘泥于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的某些个别论断,我们就不能顺利前进,就不敢大胆前进,甚至还会发生重大失误。正是基于这样的认识,党中央反复强调要抓住机遇而不可丧失机遇,要开拓进取而不能因循守旧。两个“绝不能”,有利于我们转变观念,更好地坚持党的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记者:“固步自封”、“畏惧艰险”的思想根源是什么?

王毅:其思想根源是多方面的,但我认为,主要是受几千年传统习惯的影响,使人们的思维被锁定在有限的时间和空间之中,总是倾向于因袭原有的思想理论,并以此作为思考现实问题的参照系,造成了人们根深蒂固的封闭保守意识。在这种意识支配下,人们的思维只有一个向度,即“唯书唯上”,强调引经据典,轻视社会实践和客观实际,对于新生事物横挑鼻子竖挑眼,对于偶尔迸发出的思想火花斥之为“离经叛道”。封闭保守意识直接导致了思想上的僵化。思想一僵化,条条框框就多起来了;思想一僵化,随风倒的现象就多起来了。

记者:怎样才能做到不“固步自封”,不“畏惧艰险”呢?

王毅:我个人认为,要做到两个“绝不能”,需要从三个方面下功夫。其一,思想认识要与时俱进。客观世界永远处于运动变化之中,“实事”是一个动态概念,每时每刻都会呈现出新的局面。如果我们固守以往的经验和知识,固守书本,把它们当作永恒不变的绝对真理,那就会把我们自己的头脑和手脚紧紧束缚住,不愿了解新情况,不愿接受新知识,不愿作艰苦的改革和创新。无数事实告诉我们,客观事物的变化在先,人们对它的认识在后,不学习,不进取容易陷入僵化的泥潭。其二,要开动脑筋,勤换脑筋。这就要求我们打破僵化或半僵化的精神状态,冲破习惯势力和主观偏见的束缚,克服前进中的困难障碍,开拓新的领域和新的事业。江总书记指出:“思想不解放,脑筋不换,一切工作都很难,思想解放了,脑筋活了,想问题的面就宽了。”我们不仅要敢于动脑筋想问题,而且要善于动脑筋想问题,不仅要独立思考,而且要创造性思考。其三,要有良好的精神状态。要坚决抵制和遏止一些消极颓废思想的侵蚀,继承和发扬党的优良传统,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前途充满信心,培养善于抓住机遇和敢于进取的旺盛的革命斗志,以坚忍不拔、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创造性地开展工作。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