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靠高新技术促经济发展

2001-10-15 来源:光明日报 本报通讯员 崔万友、孙明军本报记者 蔺玉堂 我有话说

河北省廊坊市“九五”期间经济高速发展,全市国内生产总值和财政收入年均增长14%和17.2%,2000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6793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3560元,经济增长速度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均居全省第一。今年上半年财政收入同比增长14.2%,居全省首位。日前,我们就这个问题采访了廊坊市委书记王学军。

王学军介绍说,廊坊市人口380万,其中市区35万。这几年发展较快,主要得益于国家经济结构调整的好政策,我们巧借独特的区位优势,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5年来,全市外商及港澳台投资企业增加值增长6倍,引进实施千万元以上的大项目733个,其中80%以上是高科技企业。去年全市高新技术产业技工贸总收入达70亿元,比“八五”末增长了16.5倍。

王学军认为,高新技术是新形势下国际和区域间竞争的核心,决定着一个地区的经济实力和产业竞争力。过去,廊坊市大多是小企业,设备陈旧,技术落后,产品缺乏竞争力。这几年,我们瞄准高科技外向型战略定位,主要靠整体引进、嫁接和改造传统产业,全方位、多层次引进项目、技术和产品,成建制地引进科研院所、大专院校和高科技企业,用先进技术、设备和管理改造、提升传统产业,促进产品和产业升级,实现了经济跨越式发展。

王学军说,发展高新技术产业首先要有载体。1992年,经国务院批准,我们仅用8000万元的启动资金,就在一片沙荒地上建起了廊坊市经济技术开发区,又先后建起了燕郊、安平、霸州经济技术开发区,廊坊、香河、三河3个农业科技园区和永清、大城两个民营科技园区,还建立了中科院科技园、海外学子创业园、国家外专局引智园、周林生物科技园和燕郊信息产业园。如今已建成企业599家,吸纳资金135亿元。这些园区通过科技、教育与高新技术产业相互渗透,已初步形成产学研创新网络,发挥着辐射作用和示范效应,成为全市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坚实基础。

王学军强调,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人才是关键。为此,我们在全市实施“人才高地工程”,3年时间共引进各类人才1万多名。与中科院、清华大学、北京大学、中国农科院等建立了合作关系,聘请了一批专家担任市政府经济顾问,通过引进信息产业部电子45所的重大项目,一次引进高级工程师112名,其中11名是国家级专家。我们在人才引进、开发、培养、配置、管理等10个方面制定了具体措施,实行目标责任管理,健全人才市场网络。每年市里举行两次全国范围的大型人才交流会,前来应聘的本科以上毕业生报销路费,3天免费食宿,对应聘到廊坊工作的硕士生、博士生发放安家费,用人单位解决住房。

王学军还介绍了廊坊市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的情况,他们采取合资与嫁接、推进产学研工程、消化吸收引进技术、委托设计与课题招标、联合创办高科技企业等多种途径,对计划经济时代形成的轻纺、机械、食品等200多家中小企业进行升级改造,大力发展电子信息、新能源、新材料、生物制药等高新技术产业。目前,廊坊市经省认定高新技术企业达170家,高新技术产品210种,一大批高新技术企业相继建成投产,为廊坊市经济的高速发展增加了活力。

谈到“十五”期间廊坊市的经济发展,王学军说,全市从今年开始实施六大科技工程:良种产业化及节水农业工程、高新技术研究开发及产业化工程、传统产业改造升级工程、民营科技企业发展工程、重大科技成果推广应用工程、技术创新重点设施建设工程,努力实现由引进、吸收向转化、创新转变,为把廊坊建设成现代化强市奠定基础。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