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一位指挥家的命运交响曲

2001-10-17 来源:光明日报 王绯 我有话说

李德伦是中国最著名的交响乐指挥家,他的人生之路,很像是一部浓缩了的中国革命的命运交响曲。罗筠筠撰写的《李德伦传》,使人在这位指挥家命运的沉浮中,了解他如何为革命大历史所塑造的传奇,并通过其中鲜为人知的经历和故事,走进历史深处,去触摸过往岁月的历史脉动。

《李德伦传》首先是为人物的生命史作传,其中“传记”的意味,就来自以李德伦为主角的那许多故事的自然连缀中。这些故事,仿佛连续不断跳荡的音符,嵌入时代总谱与主旋律,演绎李德伦80年人生的一个个乐章。如果大历史的指挥棒一直停留在1917~1930,那么,从“动荡中的童年时代”走出来的李德伦,在官宦出身的优越与局限、幸运与不幸中所受到的全部思想文化教育及艺术启蒙,也只能将他塑造成“普天下第一好人”。可是,李德伦却跟从永不停歇的历史指挥棒,流转到革命舞台的前沿,在1930~1940的“中学与辅仁大学时代”,“从一个初涉世事的官宦子弟,成长为决心为中华民族解放、为人类求光明的中国共产党员;从只是盲目地喜欢艺术、音乐,到决定选择音乐作为自己的终生职业;从在家庭的庇护下生活,到最终摆脱封建家庭选择了自己的道路”,用他“五分之四世纪的‘哥们儿’”黄宗江的话说就是:在“充满了痛苦与希望交织交响的时代”,“我们那一代走在前面的少年先锋如李德伦,多是把‘救亡’放在生命以及视如生命的艺术之前的,并寻找追随党领导”。作者罗筠筠恰恰是在抓住了这个大“纲”的基础上,纲举目张出李德伦不同人生阶段的故事,以此演绎他的传奇经历。这些故事,有重量级的大故事,也有轻量级的小故事,它们自然连缀在一起,便奏响了李德伦的人生命运交响曲。

李德伦所处的舞台前沿位置,不仅直接或间接与中国革命的重要历史及重要人物发生关系,而且完全锲入中国交响乐发展历史的中心与核心,并勾连着中外众多著名的音乐艺术家,作者完全有条件以此铸成“黄钟大吕”。可是,《李德伦传》即使在经营一系列重量级的大故事时,也以拉家常的话语方式从实记叙,从不刻意渲染和雕琢,也不故作深奥及惊世骇俗之语,使人打开书无论翻到哪一页,都如同读一部轻松而有趣的故事集锦。

不同人生阶段的故事集锦,就这样奏响李德伦人生交响曲的不同乐章,无论是1952~1957在莫斯科音乐学院的留学岁月,还是1957~1966——从“反右”到“文革”的无所适从,抑或1966~1976“十年动乱”的沉浮,李德伦命运的音符始终随着历史的指挥棒,在时代总谱的主旋律下跳荡,无论是起是落,是升是降,他都是当年“走在前面的少年先锋”的那颗头颅,那颗心,正如这部传记的《引子》所说,“从1957年毕业回国,到1976年‘文革’结束,正是他应该充分发挥自己作用的20年,却浪费于政治斗争的漩涡”,然而,在“李德伦看来,他个人的命运比起整个国家的命运来说还是微不足道的。他心中最大的遗憾,还不是个人,而是整个国家所遭受到的残酷”,但是他“却并没有因为个人的遗憾而气馁”。正是这一点,注定李德伦在新时期“为普及交响乐而奔波”的最后乐章中,留下他在1999年岁末坐着轮椅登场,被搀扶到指挥台,与和他一样白发苍苍的世界著名小提琴家斯特恩合演“世纪绝唱”的华彩段。这个华彩段,甚至超越了对于李德伦个人的意义,使人从中看到为历史所指挥的人生交响乐的新希望。

作者罗筠筠希望自己所著的这部传记,不仅让人们看到李德伦一生的喜怒哀乐,也了解中国交响乐的艰难曲折,同时以小观大,把握80多年中国命运的脉动。应该说,她的愿望没有落空。

 

[值班总编推荐] 以劳动谱写时代华章

[值班总编推荐] 青年的朋友习近平

[值班总编推荐] 让青春在科技创新中焕发更加绚丽 ...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