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研究生从高中起步

2001-10-19 来源:光明日报 本报记者 叶辉 我有话说

掌声,笑声,大笑声,热烈的掌声……讲台上,一学生轻点鼠标,显示屏不断迭现各种图片、表格、数据;另几位学生轮流介绍,滔滔不绝;讲台下,专家们一个接一个提问,精彩的回答常引得师生满堂笑声。这是日前杭州市学军中学研究性学习课题结题报告会的一幕。

学军中学校长任继长介绍说,学军中学的研究性学习始于80年代初,当时的政治课搞社会实践,社会调查,热点问题分析,这是研究性学习的萌芽。1985年开展的环境教育搞了10多年,为研究性学习奠定了基础。研究性学习则是让学生以自主性、探索性学习为基础,从感兴趣的社会科学、自然科学以及生活中选择课题进行研究。

这次结题报告会选择了《关于服装面料的人性化》、《校服的今天与未来》、《中学生消费透视调查报告》、《关于学军中学校门口交通问题的解决》等5个课题进行展示,浙大、浙江省教科院、省教育厅、杭州市教科所的7位专家参加了结题会,每个课题介绍结束后由专家提问。

在展示《校服的今天和未来》这一课题时,学生批评了校服的整齐划一抑制了学生个性的张扬,任继长则解释说:“我校的校服是经过学生、老师、家长反复讨论后确定的。”面对学生和校长的辩论,专家们认为,这种民主宽松的环境有利于创造性思维的形成。

任继长在结题报告会间隙告诉记者,关于校门口交通问题,该校采纳了该课题的建议,原校门从4米扩大到8米,并西移50米,校门口人行道增加了一条,使交通拥挤得以缓解。

“1999年起,我校聘请了32位博士、教授、院士担任兼职教授,每周给学生作讲座,介绍科技前沿的最新信息,指导学生研究,好多学生都直接向教授请教。”任继长说。

翻开该校《2000年学生研究性学习成果选》,课题涉及社会科学、自然科学、日常生活各领域,《关于GPS以及GPS本载导航技术和应用》、《太阳能在日常生活中的利用》、《关于废电池回收的研究》,课题共300多个,许多选题连老师都想不到。

“有些题目大得吓人:《论入关对中国经济之影响》,我劝这个高一同学把题目改得小一点,他不同意,还是做出来了。”任继长说。

在研究性学习中,学生难倒老师的事经常发生。“学生的好多问题我都无法回答,不得不回去翻书找资料。”任说。研究性学习打破了老师的权威,对老师是一个挑战,逼着老师去学习、去研究,师生教学相长。

结题报告会上,所有学生全都用电脑展示课题。他们操作纯熟;回答问题时思维敏捷,充满自信,毫不怯场。

研究性学习使学生学得活跃,学得快乐,学有成效。该校学生李洋关于渔业资源的研究论文在全国科学大会上宣读,去年她高二时就被浙大破格录取;今年暑假,高三学生钟雨柔在中央电视台举办的全国中学生英语辩论赛中力挫群雄,获唯一一个一等奖;今年的奥林匹克物理竞赛,该校有6人获一等奖。

结题报告会结束,专家们对学军中学的研究性学习成果表示肯定,认为研究性学习培养了学生独立思考、自主学习的能力,增强了社会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分析问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学军中学的研究性学习堪称成功的典范。

专家们也提醒人们,在研究性学习成为浪潮时要注意防止偏离轨道,已有学校把研究性学习的课时平均分给语文、数学、外语,这是与研究性学习的初衷完全违背的。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