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临海古城保护带动产业结构调整

昔日包袱 今日资源
2001-10-29 来源:光明日报 记者 叶辉 我有话说

本报讯进入金秋,浙江古城临海游人如织,江南长城上、东湖景区内人头攒动,各大宾馆饭店爆满,几年前还鲜有游客的古城迎来了旅游高峰期。

临海的旅游热源于古城良好的保护。

据临海市委书记陈广建介绍,临海地处浙江省东部沿海,古城已有2100多年历史,现有全国重点文保单位2处,省级7处,市级31处。始建于东晋的临海古城墙是江南保存最完整的古城墙之一。1994年,国务院批准临海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

90年代中期,临海的领导开始思考如何保护古城问题。如何协调古城保护与城市发展之间的关系?该市领导提出了保护旧城、发展新区的思路,将老城区划定重点保护区、一般保护区、风貌协调区3个区块,实行分级控制和保护;提出不同时期历史遗存的保护方法和利用展示设想。

该市成立了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委员会,聘请国内著名文保和古建筑专家担任市政府顾问,请同济大学制订《临海市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则》。

古城保护需要资金,1995年底,临海市为修建长城进行全社会动员,各方筹集4000多万资金修复古城墙。数年努力,到1999年,5000米的长城已巍然屹立,成为江南一大景点。

此后,该市又投资2000多万元,重修了唐代龙兴寺、元代千佛塔和明代的望天坛等古迹;对保存较好的紫阳街和西门街进行全面整修,恢复了老街区下店上宅、前店后宅、深宅大院的明清传统建筑特色。

5年来,该市用于古城保护的资金达2亿多元。

日本天台宗祖师最澄曾在龙兴寺求学,这个始建于唐神龙元年(公元705年)的古寺毁于抗战时日本飞机轰炸。1998年修复后,马上就有250名日本天台宗寻访团到临海寻根,并在该寺立“最澄大师受戒灵迹碑”,此后,日本人年年到临海寻根。

临海市领导对古城保护非常重视。该市在建水果批发市场时发现了古城墙遗址,急令停工,保护遗址。但保护遗址需1500万元资金,有100多户居民需要搬迁,有人想不通。陈广建说:“钱亏了可以赚回来,古城墙毁了,永远无法恢复。”该市还是决定保护。

5年努力,如今的临海城已成为城依山,山傍水,水抱城,山、水、城相融的江南名城。

古城保护一向被认为只花钱没经济效益的事,而今古城保护却给临海带来滚滚财源。

据陈广建介绍,古城保护促使环境改善,同时也带动了城区产业结构的调整。市区工业大幅减少,三产却急剧上升。该市1995年还没有旅游这项收入,2000年游客达60万人次,收入4.4亿元,今年1-8月旅游收入增40%以上。古城由包袱变成资源,而资源优势正在变成现实优势。临海正在向文化大市迈进。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