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患者生命高于一切

2001-10-29 来源:光明日报 本报记者 高建进 我有话说

她放不下求救的危重病人

她在短短的几年里迅速掌握并不断拓展DSA(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术)及介入治疗的新领域,求治的患者随之不断增加。她身上的担子越压越重,却只能在接触X射线的情况下超负荷地工作,终于因抵抗力降低而病倒。生病期间,她又放不下急于求救的危重病人,只好一边打吊针一边工作,最后因病情突发而猝死。这就是一位白求恩式的“白衣天使”光荣的一生。她叫吴怀清,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的一名年轻的护士。

今年8月14日,对于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的全体人员来说,是个悲痛的日子。谁也无法相信,如此年轻又如此不可或缺的吴怀清,抛下年仅8岁的小孩,突然就离开了他们。“我后悔当时没有强制她休息治病,我内心深感对不起她。”协和医院一位副院长至今仍难以平息自己的感情,她对记者说道,“但我理解怀清的两难选择:一边是急切等待她去救治的危重病人,一边是自己不断恶化的病情;一边是一个又一个被拯救的生命,一边是让自己的治疗再等等再拖拖。怀清选择了前者,她把病人的生命放在了更重要的位置上。”

她凭着精湛的医术创出品牌

1986年还在福建医科大学学习期间,吴怀清就光荣加入了中国共产党。1988年毕业后分配到福建医大附属协和医院工作。1994年被医院委以重任开始组建DSA室并逐步开展介入疗法。临床上发现这种新疗法对治疗血管肿瘤、肝癌、肺癌等重症病人具有很好的疗效。吴怀清不负重望,短短的几年,就使协和医院的这一科室成为医院的品牌之一。

吴怀清于1994年晋升主治医师后即负责组建DSA室。6年来,她熟练掌握DSA的技术原理及其临床应用,在工作中起到独当一面的作用。在配备人员有限的情况下,她经常加班加点,工作量直线上升,从原先的每月20余台手术工作量上升到目前的100多台……她在省级以上刊物共发表论文16篇,其中《DSA在颅内病变诊断及栓塞术的应用研究》系列论文获98年度福建省卫生科技进步二等奖及99年度福建省科学技术进步三等奖。

吴怀清以精湛的医术,使求治的病人不断慕名而来。每天四五台手术、连续10多个小时站手术台,已是常有的事。由于长时间从事放射性工作,特别是超负荷地加班加点,吴怀清身体的抵抗力不断下降。今年6月20日,吴怀清起床后便头晕、想吐,但她仍坚持上班。她不敢自己骑车,便坐公交车来。在车上时她就头昏眼花,但到科室后,一见到病人,她又不顾一切地工作起来。临近中午时,同事们突然听她一声叫喊,便见她昏倒地上。抢救后进行的MRI检查发现,她可能患有脑炎,这是相当严重的病情,但她只住院一天,第二天就拿着吊针来到自己的科室坚持工作。几天后,她再次在上班途中晕倒,并被所骑的摩托车排气管烫伤。醒来后,由于有3台手术等着她做,她又是一边挂瓶,一边工作。

把生的希望留给患者

有一次,吴怀清笑着对同科室的同事说:“说来我的病很危险的,说不定哪天就死了。与我患同样病情的病人个个都唉声叹气,但我很坚强。我虽然身体不舒服,但我强迫自己多吃东西,这样可以增强抵抗力。”面对同事的极力劝阻,吴怀清总是一句话,病人要紧,总不能看着那些病人不管吧。吴怀清的父亲看在眼里,急在心上,虽然同住一城,平时又找不到时间与她长聊,只好给她写了一封长信,劝她珍惜自己的身体,有病一定要及时治疗。

8月1日,吴怀清再次发病。这时她的病情实际上已经相当严重,身体也已经是极其虚弱了。晚上无法入睡,每晚只能睡上两三个小时,白天已是极其疲劳。为了增加睡眠,她使用的安眠药剂量是正常剂量的三至五倍。然而每每面对求生欲望同样强烈的病人,吴怀清一次又一次站上手术台,把生的希望留给了一个又一个的病人。8月10日下午,她做了3台手术。第二天她又配合别的科室做手术,其中有一位肝癌患者在吴怀清手上已经治疗了四年,现在病情基本得到控制。12日是星期六,吴怀清仍坚持做了两台肿瘤病人的手术。由于吴怀清已安排在星期一为4个病人做手术,届时她无法挂瓶,她便于周日下午提前一天到医院打吊针。下午5点钟回家,7点钟去洗澡时,吴怀清突然昏倒在地。被送往医院后虽经全力抢救,吴怀清仍因病情严重而于14日上午永远地离开了。

吴怀清走了,离开了她生前时刻放在心上的病人,把生的希望留给了患者。

 

[值班总编推荐] 以劳动谱写时代华章

[值班总编推荐] 青年的朋友习近平

[值班总编推荐] 让青春在科技创新中焕发更加绚丽 ...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