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一池春水不断流

2001-11-13 来源:光明日报 本报通讯员 王 坤 熊学莉 特约记者 陈玉玺 我有话说

图为中国工程院院士、军事医学科学院研究员黄翠芬(左一)与科研人员研讨工作。


着眼于当代科学技术迅猛发展和军事斗争后勤准备需要,总后党委坚持把加速培养选拔优秀中青年科技人才作为战略性工程来抓。一系列政策机制的改革创新,激活了人才成长的一池春水,使科技战线出现了生机勃勃、人才辈出、成果丰硕的动人局面。

三星工程耀碧空

1995年初,《总后跨世纪优秀科技人才建设规划纲要——三星工程》正式出台。其人才建设战略高屋建瓴,其阶段性目标亦清晰可见:到二十世纪末,力争培养出10名50岁左右站在当前科技发展前沿,国际知名度高的科技金星;50名45岁左右居国内领先水平,国内知名度高的科技银星;100名40岁以下居全军领先地位,军内知名度高的科技新星……

为落实这一目标,总后建立了优秀科技人才库,设立了优秀人才基金,建立了优秀科技人才评鉴组织,成立了“三星”人才交流中心。一个富有活力的竞争机制也很快产生了:在全军率先建立职务晋升统一考试、考核、评审制度;推行科室主任任期目标责任制;打破高级职务技术干部“终身制”……

总后科技干部队伍建设由此掀开了崭新一页,步入了制度化、规范化、科学化轨道。“三星工程”现已硕果累累,各项指标已全部实现。培养和选拔科技金星16人,银星61人,新星119人。有16人获全军专业技术重大贡献奖,15人获中国杰出青年科技奖,10人获求是奖,23人进入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第一、二层次……

风筝不断线

为了培养优秀人才,总后各单位把一批批年轻人才选送出国。他们是怎样让放出去的“风筝”按时飞回的呢?

阴正勤,1992年赴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大学眼科系读博士后,后又受聘于澳大利亚国家科学研究委员会做研究员。在她回国前夕,澳大利亚、英国、瑞典等国4个科研机构向她发出高薪招聘,但她都婉言谢绝。她忘不了自己办理出国手续时,时任第三军医大学校长的李荟元动情的一席话:“将来的三医大可以没有我,但不能没有你啊,我相信你一定会回来的!”她也忘不了第三军医大学及西南医院对自己的爱护和关心。她出国学习工作4年有余,每年元旦、春节、“八一”建军节、国庆节,学校都会给她寄来由校长签名的慰问信,每当她过生日那天,必定能收到医院热情洋溢的生日卡……

回国后,院党委全力支持她的科研项目,并引进了多套现代化设备;另外,还为她申请了“重庆眼底病研究所”学术机构,破例任命她担任眼科主任,允许她在军内外招揽人才。阴正勤把组织的关心和信任,变成成就事业的强大动力,在较短时间内引进了三项重要技术,使西南医院眼科发生了巨变。

类似的例子,不胜枚举。为吸引留学人员回国服务,总后勤部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密切感情联系,由总后统一组织,不定期赴总后留学人员相对集中的国家了解情况,宣传政策,吸引留学人员回国工作;优化工作环境,对留学回国人员,充分信任,量才使用,特别优秀的,晋升专业技术职务不受比例限制,并在项目安排、科研经费等方面给予重点支持……

这种做法,行之有效,一只只“风筝”接踵而回。

目前,一种新型的、以基金或课题作“红线”的开放式动态机制又在悄然形成,并产生了明显成效。这种机制的内容是:以课题为纽带,达成对等合作的关系,鼓励留学进修人员带着课题出国,利用国外的科研环境和条件完成国内课题。课题需要就出国,研究做完了就回来,这既锻炼培养了人才,又确保了人员出得去,收得回。

营造环境留人才

总后各级党委努力为科技干部办实事、解难题,大力营造拴心留人的良好环境。

营造良好的工作环境。总后筹集了1000万元优秀科技人才基金,重点扶持中青年人才进行科学探索。各单位每年也筹集专款,改善科技干部的工作条件。

营造良好的成才环境。放手让年轻人到教医研第一线挑大梁、唱主角,担任科室领导和课题组负责人。

营造良好的生活环境。1996年总后党委1号文件专门对专业技术干部的医疗保健作了明文规定。总后所属单位都专门设立了“专家教授保健办公室”,建立了专家教授周巡回医疗保健制度,积极为科研人员提供最优越的工作生活条件。

与此同时,他们还大力宣扬优秀科技人才和先进科研群体的事迹,营造良好的舆论环境。近些年来,有116人先后受到国家和军委的表彰。这些典型,为广大专业技术干部树立了“标杆”。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