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辽宁建立校企合作委员会

产学研联合的新模式
2001-11-15 来源:光明日报 记者 苗家生 我有话说

本报讯由辽宁省经贸委、辽宁省教育厅、东北大学和辽宁省内37家大中型企业联合组成的“东北大学校企合作委员会”日前正式成立。此前,大连理工大学也成立了校企合作机构。这是辽宁省探索产学研联合迈出的新步伐,是产学研联合工作深入发展的具体体现。

自1992年以来,辽宁省主要是通过举办大型的产学研合作项目洽谈会,把数以千计的省内工业企业和数以百计的省内外高校、科研院所组织在一起,进行大规模的技术合作洽谈,并安排专项资金,扶持洽谈会上成交的重点合作项目,以此来推动产学研联合的发展,取得了很好的成效。在持之以恒地组织全省性产学研合作洽谈会方面,辽宁省一直走在全国的前列。辽宁省一批重点大中型企业和东北大学、大连理工大学等省内重点高校,逐步成为辽宁省产学研联合的主力军。

在实施产学研联合的过程中,辽宁省经济工作部门和高校形成一种共识:为更好地应对知识经济时代和我国加入WTO的挑战,必须发挥重点高校在辽宁产业结构调整和企业技术创新中的骨干作用,突破那种大规模洽谈会方式所表现出的局限性,建立一种新的产学研合作模式。他们构想以一所重点高校为核心,把技术需求与其专业技术研究方向一致的一批企业组合在一起,本着密切联系、高层会商、互惠合作等原则,开展更高水平、更高层次的技术合作,以加快企业技术创新步伐,推动高校科研水平的提升和学科建设的完善。

作为适应校企双方需求的产学研联合新模式——校企合作委员会是一种强强联合。以东北大学为例,该校拥有9个博士后流动站,3个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两个国家重点实验室,有6名中国科学院和中国工程院院士、129名博士生导师,在信息科学与工程、材料与冶金技术、机械工程与自动化等诸多领域都有很强的研究开发实力,而且还具有主要专业与辽宁产业结合紧密的特点。多年来,东北大学与辽宁省的工业企业开展了多种形式的技术合作,为企业解决了一大批技术难题,形成了一批高层次的科研成果并成功转化。而参加东北大学校企合作委员会的37家企业,无论企业规模、经济效益等,都是省内乃至国内同行业的佼佼者,他们有多年与东北大学对口合作的基础,自身也拥有一批高层次的技术人才和较高档次的科研设备。因此,校企合作委员会是一种真正意义上的强强联合。

校企合作委员会得到了政府的全力支持。委员会本身虽是一种联席会议性质的民间组织,但由于它肩负的特殊使命,作为工业经济大省的辽宁省政府对校企合作委员会工作的参与程度和支持力度都比较大。从校企合作委员会的发起、成立,洽谈活动的召集,活动经费的投入,优惠政策的实施,到实际运作过程中各种问题的解决,政府都起着很重要的作用。

校企合作委员会作为产学研联合的新模式,有待合作各方去探索、实践。为了使校企合作委员会的活动更有成效,长远地坚持和发展,有关方面提出了合作三原则:一是高层定期会商原则,每年安排一次全体委员参加的高层会商会议。二是优先合作原则,校企合作委员会所在高校要将最新科技成果信息优先向会员企业发布,并在同等条件下优先向会员企业转让;在科研选题、人才培养等方面,在同等条件下优先考虑会员企业的需求。相应地,会员企业的技术需求和技术难题等信息优先向校企合作委员会所在高校发布,并在同等条件下优先委托。三是优惠接待原则,校企各方在对口考察、访问中互相提供便利条件。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