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手表

2001-11-21 来源:光明日报 村言 我有话说

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初,我上小学。那时在农村,手表还是个稀罕物。记得村上仅大队书记有一块南京产的“钟山”表,为了使手表在人前闪亮,书记无论是走路还是开会总喜欢卷起袖子。他儿子是我的同班同学,有一次还把他爸的表带到了学校,说这表值三十多块钱呢。我也好奇地听过那手表发出的清脆的声音,觉得很珍贵:那时村里像我爸那样的壮劳力干一天,年底分红也只能拿到8分钱,就是干满一年365天,年收入也只有29.2元,还不够买块“钟山”表呢!

八十年代初,我高中毕业,考取了外地一所学校。那年七月,我家的新房刚建好。记得父亲说:“早知道小儿子能考上,就可以少盖一间房了。”九月份开学,家里已将我的学习、生活用品准备好了,可父亲觉得我到外地上学,没手表不行,就将家中的一头肥猪卖掉,得了98元钱,刚好买了一块上海产17钻的“宝石花”手表。这是我家拥有的第一块手表。戴上它,感到手腕上沉甸甸的。在校几年直到进城工作,这块手表一直伴随着我,虽换过两次表带,但走得还很准。

九十年代初,父母哥嫂和才上小学的侄女,全家人手腕上都有了表。父亲说现在的手表真便宜,上海表也只要50多元钱了。于是总埋怨当年的“宝石花”买亏了。确实,这时一头肥猪能卖400多元,算算能买多少只手表啊!

后来价廉物美的电子表取代了机械表,手表在我家的地位一落千丈。有一次,我爱人出差,一次就买了三块手表,说是“时装表”,可根据不同的穿着,搭配使用。到九十年代末,我发现街上的行人,已很少带手表了,因为家里或办公室都有电子钟,而外出时手机、呼机又都带时间显示,戴手表纯属多余。

今年春节参加了一次同学聚会,多年不带手表的我,却发现一位同学,一名成功的企业家,居然还带着一块手表。于是在闲聊中谈起了表,他说:“这表是年前在香港买的,8000多美元呢,是劳力士,听说还能保值、增值呢……”随着时代的变迁,手表的计时功能已淡去,如今它已成为时尚和声望的象征,甚至是一种投资手段。

都说事物发展是螺旋式上升的,手表也经历了“否定之否定”。在新世纪,手表热是否能再度兴起?我不知道,但我知道,一块小小的手表,不仅反映了时间,而且反映了时代。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