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都江堰与府南河

祝福长江
2001-11-26 来源:光明日报 整理:崔妮 我有话说

许戈辉(主持人):作家余秋雨曾经对都江堰有过这样的感慨:中国历史上最激动人心的工程并不是长城,而是都江堰。您觉得这种评价过分吗?

何开四(四川省作协副主席):把长城跟都江堰作比较,不只是余秋雨。以前中国佛教协会会长,现已去世的赵朴初先生,在看过都江堰后也有类似感慨。他写了一首诗说秦代有两个建筑:长城和都江堰。长城现在已经失去实用价值,而都江堰还在继续灌溉。

长城跟都江堰都建立在公元以前,公元前世界上有七大建筑奇迹,像比较熟悉的埃及金字塔、泰姬陵墓、巴比伦空中花园、罗马斗兽场等。但仔细分析一下就能发现,这七大奇迹中,大部分是皇帝的陵墓或者花园,真正造福人类的很少。公元前的公共建筑,至今还在造福人类,而且规模不断扩大的,只有中国的都江堰。

许:古巴比伦王国的饮水工程也非常发达,但现在已湮没于荒漠当中了。为什么都江堰到现在还能造福于民呢?

何:这证明了中国人具有良好的生态观念、高明的科学技术水准和高超的管理能力。都江堰被称作一座活的水利博物馆,它的设计中始终贯穿着顺其自然、与自然相生的精神,在天、地、人中间寻求和谐统一,它利用四川独特的地形地势,因地制宜,因势利导,变水患为水利。

许:谈到这里,我又想到岷江,它流经成都市区形成了环绕城市中心的两条河流——府河和南河,合称府南河。我听过这样一种评价说,府南河整治工程就是当代的都江堰。不久前,府南河整治工程被作为典范受邀到联合国总部进行介绍。为此,我们特邀田军为大家讲述它的前前后后。

田军(府南河管委会办公室宣传处处长):府南河整治工程被联合国请去作范例演讲,主要是因为它是发展中国家的欠发达地区,用自己的行动改善环境的一个工程。府南河以前很宽,在明代的时候有800米宽。但到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由于人口众多、工业发展、城市膨胀,河流就变得越来越窄。洪水灾害频繁,每年的洪灾损失约两千多万元,污染也特别严重。沿江两岸有650个排污口,排放60万吨污水。长江上游的成都人民率先治河是下游人民治污的重要前提条件。

府南河整治工程是都江堰的继续和发展。专家说,都江堰是治理自然灾害,而府南河是治理人为灾难。所以我们常把两者相提并论。这么多年来我们忽视了河流的保护,忽视了对母亲河的尊重。现在人们逐渐觉醒,知道河流是城市的生命线,因此府南河综合整治得到了老百姓的特别认同和广泛参与。

何:府南河自从治理成功以后获了很多奖。1998年府南河治理工程获得了联合国人居奖,2000年获得了最佳范例奖和地方政府首创奖,在国内国外都得到了高度的赞誉。在改善人居环境方面,府南河工程提供了一个成功的范例。八十年代我到府南河,那是一个臭水沟,夏天蚊蝇成群,污水横流,一涨洪水,沿河淹得一塌糊涂。自从府南河治理以后,现在成都市的人居环境可以说在全国范围内已经走到了前列。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