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鞍山人事制度改革激活教师队伍

一手抓双聘 一手抓师德
2001-11-28 来源:光明日报 记者 夏欣 我有话说

本报讯“现在开展工作比以前顺畅多了”。这是辽宁省鞍山市的中小学校长们在这个学年的普遍感觉。他们把眼前的变化简单描述为“以前的‘要大家干’成了‘大家要干’”。这是该市教育系统全面实施“双聘”(聘用合同制和全员聘任制)、同时开展师德教育的结果。

人才流动渠道不畅、教师职业终身制,能上不能下、分配上的平均主义等等,是教育界长期难以彻底解决的问题。针对旧体制缺少动力机制和制约机制的弊端,该市曾局部试行校长负责制、教职工聘任制,有十余年的改革基础。2000年初,鞍山市在全市三千多所中小学全面启动了以“双聘”为标志的人事制度改革。

这次改革严格按编制部门核定的岗位职数进行,实行末位淘汰,不再以行政指令和领导意志决定用人。除了校长由上级委任之外,中层干部全部重新竞聘,教职工自由竞聘岗位。改革首次打破教师、职员、工人界限,聘任到什么岗位,享受什么待遇。

文化考试、竞聘演说、自我评价、群众评价、学生考评……激烈的竞聘过程极大触动了广大教职工的职业观念和责任意识,激活了整个教职工队伍。通过签订三年期的聘用合同和一年期的聘任合同,大家明确了自己的权利、义务、责任,承担的工作量明显上升,从干部到每个校工,“琢磨事”取代了“唠闲嗑”,工作上挑肥拣瘦、避重就轻的现象不复存在。中层干部解决了“板凳长”的问题,智者上,庸者下,人力资源的优化得到实现。双聘后校务更加公开,极大调动了广大教职工的工作热情。

由于整个“双聘”过程程序规范,透明度高,准备充分,落聘人大都能心服口服,积极争取二次聘任。各校也按照“无情落聘,有情安置”的原则,对落聘人员人尽其才,才尽其用,使改革稳步进行。

与实施“双聘”同时实施的另一条工作主线是有计划、有步骤的师德教育。一抓观念更新,摆正师生关系,树立“以学生为本”的理念。二抓骨干教师,使国家、省、市、县、校五级先进形成的骨干教师稳定在教师总数的三分之一。三抓素质提高,在学历补偿教育完成之后,鼓励教师参加各级各类的业务培训。

经过“双聘”和师德教育,教师的个人价值得到充分尊重,职业意识明显增强,学校管理进入科学、规范、良性的轨道。据市教委党委书记赵仁强介绍,为了解决人才来源多样化和落聘人员安置问题,鞍山市已着手建立教育人才交流机构,将对1999年入学的师范类毕业生不包分配,无论本地外地的一律竞聘上岗,同时为非师范类学校优秀毕业生当教师打开通道。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