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友善是光明与和平的使者

2001-11-29 来源:光明日报 金炎 我有话说

人是社会关系的总和。友善,是一个人更好地融入社会的前提;爱群、利群、乐群,是社会风气良好的重要标志。因此,在生活和工作中对人友善,是公民应具备的基本道德素养。《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把“友善”作为20字基本道德规范之一,十分必要。

日常生活中不难看到这样的情景:有的人因为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便恶语相向,甚至动起手来;有的人“事不关己,高高挂起”,对旁人的困难漠不关心;还有的人在进行学术批评时,不是心平气和地平等探讨问题,而是冷嘲热讽,人身攻击……诸种不良的言行举止都是缺乏友善之心的表现,与我们泱泱大国的传统不符,与现时代的文明发展方向相悖。

友善,意味着关爱他人,不苛求于人,不强加于人,进而有助于人,它表明人的胸怀宽广,体现精神境界纯净而高尚。友善待人,热心公益,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之一。古代贤哲对这个问题有过许多精辟的论述。老子说:“江海所以能为百谷王者,以其善下之。”《论语》说:“躬自厚而薄责于人。”荀子深知友善的重要性,他说:“与人善言暖若锦帛,与人恶言深于矛戟。”友善是爱心的外化,一个充满爱的世界才是美好的世界。一个人友善待人,人必友善待他,这样才能形成合力,成就大事业,整个社会的氛围才会和谐,总体效率才会提高。“人而好善,福虽未至,祸其远矣”。这就是人际交往成功的秘诀,也是社会生活的辩证法。

友善,在人们遇到困难的时刻,更显其弥足珍贵。对处于困境中的人们伸出援助之手,发扬友爱互助的精神,人间就会充满美好的真情。这些年来,我国广大人民群众开展了各种互帮互爱互助活动,如“希望工程”、“送温暖”活动等等,使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得到发扬光大,充分体现了社会主义大家庭和谐的人际关系,对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产生了巨大的亲合力和促进作用。我们高兴地看到,在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中,同志之间、邻里之间、部门之间、地区之间涌现出了无数团结友爱的感人事迹,这与过去“以阶级斗争为纲”,人们互相之间不信任,充满怀疑与斗争的年代相比,简直是天壤之别。

友善,说起来简单,真正做起来并不容易。一个人可以对朋友、同事、家人友善,但对于陌生人却往往不然。因此,友善,是比友谊还要广泛的社会学范畴,“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四海之内皆兄弟”,推己及人,广具爱心,这才是友善的理想境界。当代社会是人际交往频繁的社会,随着经济全球化,随着社会服务行业大大发展,每个人都面临着更多的与人交往的机会。今天我们提倡友善,眼界和心胸无疑应该更宽广。友善是光明与和平的使者。人类已经进入新的世纪,我们不仅要友善地对待人们,还应当友善地对待自然界。做到了这些,我们才谈得上共同发展、谐调发展、可持续发展。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