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从观念革命到行动革命

2001-12-02 来源:光明日报 本报记者朱伟光 通讯员韦华 我有话说

一个建校55年之久的铁路中专学校,在生源不足,毕业生就业渺茫的困境下,竟然创造了连续三年毕业生就业率100%,报考人数逐年上升的骄人业绩,令同行们瞠目!探寻其中的奥秘,该校校长杨树林、党委书记王兴东一语道破真机:“是观念革命给我们学校带来了第二个春天!”

齐铁工程学校是铁道部兴办的一所中专学校,几十年来为铁路发展建设培养了大批专业人才。过去,该校学生全部由铁道部统招统分,经费由上级划拨,学校是吃粮不管穿。然而,随着市场经济发展、铁路管理体制改革、统招生越来越少、委培生没人接收,经费也越来越少,一时间,教职工对此怨声载道,为自己更为学校的前途、命运担忧!“面对困境我们没有灰心!”两位校领导的眼中透着坚毅的目光。他们说,学校之所以落此困境,不怨天不怨地,就怨我们没有全新的办学理念,没有真正放下铁老大的架子,走市场办学之路!试想,作为特殊工厂的学校,生产的产品没人要,责任能推到消费者身上吗?而这一切就在于我们观念守旧,因此,必须要在全校教职工中进行一场观念革命!

观念革命的过程是痛苦的。教职工的工资来自哪里?学校的命运由谁决定?未来的学校怎样才能不被社会所淘汰?铁老大就真的高枕无忧了吗?一连串的关于办学方向、办学理念、学校定位等关系到学校前途、命运的问题让教职工们振聋发聩。全校达成了一个共识:“学校只能走市场办学之路,为社会培养全能的需求人才!”

观念革命带来的是行动革命:多年没有改善的硬件设施进行了彻底的新建和翻建,数百台计算机、投影仪进了教室、办公室,沿习多年的专业设置由5、6个增加到20多个。该校又在黑龙江省中专学校中率先实行了“学分制”,确立了宽进严出、分层教学的原则实行因材施教。自1997年以来,学校对教学模式、教学方法与手段、课程体系、教材建设和考试考核方法等进行了系统性的改进革新,确立了推行素质教育、注重能力培养、实现因材施教的教改目标,形成了教育教学的新机制,闯出了一条培养实用型人才的新路子。

“在对办学方向、教育目标、教学改革进行大手术的同时,我们又在用人、用工和分配制度及严格各项管理方面动起了手术!”两位校领导告诉记者。1997年,他们首先打破了一聘定终身的“铁交椅”、“铁职称”,在哈尔滨铁路局教育系统率先实行了专任教师和中层干部的动态管理,即根据考核、测评的结果进行排序,实现能者上、庸者下。四年来,先后有70名专任教师和5名中层干部得到了课时津贴与绩效工资上浮的褒奖、44名教师和6名干部被下浮了课时津贴或绩效工资,还有8名教师和干部被低聘职务或免职。在此基础上,1999年他们又打破了工人、干部以及干部级别的界限,推行以两年为任期的“全员竞聘上岗优化组合”,通过自荐、演讲答辩、民主测评和考核组织等程序,实行逐级公开聘任。在两次聘任中,先后有13名干部低职高聘、10名工人被聘任到教辅和行管干部岗位,10名干部、工人高职低聘或落聘。为配合用工制度改革,他们还同时实施了新的校内工资分配制度,按不同岗位把工资分解为多元化的绩效工资、综合效益工资与奖励工资,使其和职工的工作表现、工作业绩直接挂钩,切实体现了多劳多得、奖勤罚懒、向一线岗位倾斜的原则。

“在市场经济面前,我们都是初生儿,齐铁工程学校虽然已经五十五岁了,但它的成长应当是与时俱进的,新的时代,新的环境给我们提供了新的机遇,也带来了挑战。我们相信,通过全校师生的共同努力,学校的发展一定会不断提速,以新的姿态驶向未来!”杨树林、王兴东信心十足。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