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教材放开就能解决质量问题吗

名流看教育15
2002-01-04 来源:光明日报 摄影:侯艺兵本报记者 夏欣 我有话说


李扬,1958年生于北京,内地和香港著名节目主持人,配音大师,文化企业家。

曾就读北京第二中心小学、天津市三十三中,在参过军、当过工人之后,1977年考入北京广播学院新闻编采专业。

记者:你以往的成功主要在影视配音等方面。听说近年你把文化企业的投资重点主要放在内地,直接参与中国教育电视台等教育节目的制作。通过这样的合作再来看教育,是不是感觉不同?

李扬:我从事与教育有关的事情已经两年多了,确切地说是承包了中国教育电视台一个频道的广告,也参与一些节目的制作和编排,就是屏幕左上角“绿树”台标下带“小太阳”标志的那些节目。节目主要有104集《中学生电脑课堂》,与团中央合作、呼应素质教育的“红领巾时间”,以漫画促进学习古汉语、成语的栏目,以集体游戏形式,增强集体合作意识的有关栏目,等等。

我参与教育事业的初衷是响应江泽民总书记关于全社会都要关心教育、提高全民素质的号召,想用自己的方式为中国教育发展出一份力。我通过工作接触,确实有几点想法。

第一是有关国家教育电视台的建设问题。我认为这样的公益性电视台首先应该成为国家主要资金支持的单位之一,许多国家都是这样。同时,政府应该拿出灵活适宜的政策支持教育电视台的建设,比如拓展融资渠道。否则资金短缺,无法保障必要的技术装备,直接影响精品节目的生产,节目制作难以进入真正的良性循环。

第二是有关课程教材“统”与“放”的问题。教材的“一纲多本”方针虽然带来了各地教材编写百花齐放的局面,但是在许多地方由于一些人为因素的影响,并没有真正达到提高教材质量的目的。比如我们在《中学生电脑课堂》的制作播放的同时了解到,一些省、市并非具备编写高水平教材的实力,却不允许下面的学校自由采用经过比较、选择的其他高水平的教材,规定本省学校只用本省编写的各科教材,而不管教材的质量如何,原因实际上还是利益驱动,所谓“肥水不流外人田”。但是如此地方保护的结果真正损害的是学生的利益,一些省市现在的电脑教材还是“DOS”,好比路上连“面的”都淘汰了,还在教“大头鞋”老式汽车的开法。靠一本教材包打天下不行,但是无原则地一味放开也不能完全解决教材质量的问题。

记者:在教材的“统”与“放”的问题上历来很棘手,往往一“统”就死,一“放”就乱。但面对教育发展的不平衡性的现实国情,统得太死毕竟不是办法。

李扬:在教材问题上也不必拿“一纲多本”作另一种“一刀切”。由于一些地方并没有采用择优竞争的办法选定教材,而是用行政手段在又一范围指定发行并非最为适宜的教材,实际上让行政手法代替市场竞争,把“大一统”又变成了“小一统”。应该制定强有力的政策来保障优质教材进入课堂,比如像英语和计算机这样没有多少地方性可言的课程就不宜强调多本,而更应强调集中,一些科学性强的、经专家把关的样本甚至统起来也无妨,不能任这种地方利益至上的风气误人子弟。国家和地方应建立有效的监督机构,真正做到择优竞争而不是靠行政命令来决定教材的选用。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