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守望精神家园

2002-01-10 来源:光明日报 傅光明 我有话说


从2000年7月30日舒乙馆长主讲《中国现代文学馆的使命》开始,“中国现代文学馆星期日义务演讲”到目前为止,已经举办了50场,以保守的每场400人计算,听众也已超过了2万人。

邀请的演讲人应该说都是一流的,是自有特色甚至自成风格的作家、学者,这使文学馆的演讲始终保持着高水准。

关于文学馆的演讲,有人曾问我,是如何考虑让阳春白雪走向大众的?在选题上有何追求?其实这还真是一个颇费脑筋的事。由于听众层次各异,讲得太专业,会与广大的非专业听众产生距离、缺少共鸣,也就会影响演讲效果。太简单吧,又怕调不起听众的口味,失去忠实的“回头客”。

我们请来的演讲者基本上都是既有满腹学问,又有很好的演讲技巧的学者。在讲题的选择上,我们基本遵循这样一个原则,既是纯文学的,又一定要贴近大众。像文学作品不能脱离大众一样,演讲若脱离了大众,同样是失败的。讲题,可由演讲者自定,或者我与他们商量着来。当然多少也要考虑听众的接受口味,能与他们达到一种精神上的契合最重要。

在现代文学史上,文学演讲有着优良的传统,许多大作家、大学者同时都是出色的演讲家。文学馆要把这个薪火接过来,使这一优秀的文化传统得以延续。其实,舒乙馆长早在1988年就在旧馆倡议创立了一所向公众传播学问、宣讲知识的没有围墙的学校——幽州书院,自己亲任院长。幽州书院每年春秋两季逢周日开课,主讲者多是专家、学者。他们平时坐惯书斋,少有与公众交流的机会。舒馆长请他们来,为他们提供讲坛,他们也乐于在这公开的园地把自己的满腹学问、研究心得以及学术倾向等通过演讲释放出来。

能免费来听难得的文化课和学问课,无疑是听众的福音。讲堂里洋溢着浓郁的文化气氛,每课讲完,听众还可以向学者们提问题。幽州书院的星期日义讲,已成为了北京的一处文化人文景观。

抵制低俗文化的手段,必定是大力弘扬和发展高雅文化,这需要从电视、报纸、网络等各传媒,到学校以至整个社会,形成一个良好的环境。

几乎所有的听众都希望我们将演讲整理出版,让更多来不了现场的人受到熏陶。现在,我们终于可以将2000至2001年度的《中国现代文学馆演讲录——在文学馆听讲座》呈现给广大的读者朋友。

(傅光明:中国现代文学馆研究员、“星期日义务演讲”主持人)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