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中国民俗学之父钟敬文逝世

2002-01-11 来源:光明日报 记者 练玉春 我有话说


本报北京1月10日电中国民俗学之父、民间文艺学家、诗人、散文家、教育家、北京师范大学教授钟敬文先生,因患老年性综合症,医治无效,于1月10日凌晨0时1分在北京友谊医院与世长辞,享年100岁。

钟敬文生于1903年3月20日,广东海丰人。1922年毕业于陆安师范学校,1927年到中山大学任教,与顾颉刚等组织民俗学会,编辑《民间文艺》、《民俗》周刊及民俗丛书。1928年到浙江大学任教,编辑《民间月刊》、《民俗学集镌》等。1934年到日本早稻田大学研究院研究民间文艺和民俗,1936年回国。抗日战争开始后从事救亡工作。1949年5月至今,执教于北京师范大学,从事民间文学、民俗学研究和教学工作。

钟敬文是我国民俗学和民间文艺学的创始者和奠基人之一,在民俗学和民间文艺学领域辛勤耕耘了80年。

早在20世纪40年代,钟敬文就提出了民间文艺学的理论,在1950年参与创办中国民间文艺研究会,20世纪80年代,他提出了民俗学结构体系的学说,并于90年代提出了“建立中国民俗学派”等新学说,其代表作有《钟敬文民间文学论集》(上下)、《新的驿程》、《民间文艺学及其历史》、《钟敬文民俗学论集》等。钟敬文从1953年开始正式招收研究生,他领导的学科成为我国第一批博士点,并成为国家重点学科和“211工程”重点建设学科,五十年来,先后为我国培养了近百名民俗学和民间文艺学的专门人才。他由此被国内外学者誉为“中国民俗学之父”,在国际上享有极高声誉。

北京师范大学校长钟秉林教授在接受记者专访时表示,钟敬文先生对学校有很深厚的感情,北师大的每一个人对钟老也怀有深厚的敬意,他的去世是我国文化界、教育界、学术界的巨大损失。钟老用他一生的学问人品诠释了“学为人师,行为世范”的真谛。

据悉,钟敬文先生遗体告别仪式将于1月18日上午10点在北京八宝山殡仪馆举行。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