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外国文学这个月亮

2002-01-14 来源:光明日报 叶兆言 我有话说

作为一个中国作家,我能有今天,是外国文学熏陶的结果。可惜只能看翻译的作品,这是心里的一个疙瘩,因为无法享受阅读原文,想到这些我就沮丧,就垂头丧气。有人说我的作品中,中国文学的传统还说得过去,不知道这传统,其实也是从翻译的外国文学那里获得的。看来,我注定是个把玩二手货的家伙,王小波曾对王道乾的译本表示了极大敬意,我心目中也有一批这样的译者,譬如说,我学习写作的最好语言读本,是傅雷翻译的巴尔扎克。

喜欢阅读外国文学的朋友,都有这样的感叹,且不说人家的好东西,那些高雅的精英文化,那些阳春和白雪,就算是畅销作品流行小说,那些通俗的下里巴人的大众文化,也比我们许多国产货强得多。长期以来,我一直是《译林》的读者,我喜欢这本刊物。朋友们在一起聊天,谈到一个奇怪的现象,这就是同样属于通俗文学作品,外国的中国的有着截然不同的品格。中国的通俗文学,常常恶俗不堪,外国的通俗文学,却时时可以带来阅读上的惊喜。崇洋媚外是一种要不得的情绪,不过,是人就喜欢好东西,见贤思齐,这又是一件没办法的事情。

外国的通俗文学和大众文化中,也有大量的垃圾。不由地想到米卢教练“态度就是一切”的名言,这或许是最直截了当的解释。我想大家见到的外国流行文学,许多都是已经过滤和筛选的文字,既然我们不能品尝原汁原味,只能被动地坐在餐桌前,只能无奈地把选择权交出去。那就得好好感谢那些从事文学翻译的译者,感谢那些专门发表外国文学作品的刊物,是他们或它们帮读者节省了时间,提高了效率。我们却是因为别人的态度端正,而坐享其成。

研究外国文学的学者专家告诫我们,好的优秀作品总是占少数,或者说是极少数。在过去的这些年里,我偶尔也会非常认真地关注一些西方的流行小说,其中最简便的方法,便是阅读《译林》。《译林》有一支很不错的队伍,而刊物本身也是一块极好的前沿阵地。还是回到米卢的“态度就是一切”那句话上,通俗文学和畅销小说并不意味着格调低下,关键是以什么样的态度去对待。从《译林》这扇窗户里,我们可以看到许多精彩的小说,这种精彩是因为别人付出了巨大的劳动。换句话说,有一批很认真的外国文学工作者,兢兢业业,披沙拣金,并不是说外国的通俗文学就一定好,外国的月亮就一定圆,我们所以会产生错觉,仅仅是因为译者和编者的眼光独特。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