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院士垂范

2002-01-17 来源:光明日报 金振蓉 我有话说

最近,中国科学院公布了《中国科学院院士科学道德自律准则》。《准则》触及科学道德建设这一科技界普遍关注的话题,在国际国内产生了广泛的影响。它无疑是2001年科技界的一件大事。

中国科学院院士在《准则》中倡导坚持真理、反对弄虚作假;坚持严肃、严格、严密的科学态度,反对学术上的浮躁浮夸作风;坚决抵制科技界的腐败行为等,率先从学风、作风、个人修养等方面对自身行为进行全面规范。

当今的科学技术,正深刻地改变着社会生活,影响着人们的行为方式。科学活动的主体是科学家,科学家道德水准的高低,直接关系科学活动的成效。

在我国,科学家受到普遍尊重。权威部门所作的公众调查也表明,科学家的职业声望一直高居榜首。而在这支队伍中,院士作为精英代表,不仅是学术领军人,而且也成为人们心目中的道德楷模。然而,近几年有关科学工作者有违科学道德的事件时有曝光,从抄袭作假以骗取科技成果,到科技成果的夸大宣传;从成果鉴定中的做手脚,到参加不适当的商业活动,凡此种种都有损于科学家在公众心目中的形象。

前不久,为了落实江泽民总书记提出的“以德治国”方略,中央颁布了《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公民的道德水准体现了一个国家的文明程度。当前我国正在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科学家群体是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重要力量,加强科技队伍的道德建设至关重要。在许多公开场合,一批具有社会责任感的科学家,秉承老一辈科技工作者的优良传统,大力呼吁加强科学道德建设。此次院士们更是身体力行,率先垂范,表现出强烈的社会责任心和崇高的使命感。由于院士所具有的影响,他们向社会公开自律准则的行动,必将对我国科技队伍的道德建设,乃至整个社会风气的好转产生积极效果。

纵观当今世界,科学道德已是一个世界性的话题。新的世纪,科学研究呈现出新的特点,跨学科、团队式的研究方式,向科学管理提出了新的课题。比起过去单枪匹马式的科研方式,今天科学家置身于一个更加纷纭复杂的环境,加之科学研究的深入,已开始触及人类自身的伦理道德观念,科学家随时面对科学这把“双刃剑”的挑战。在这种情况下,科学道德问题更加凸现出来。国际上,不断有科学家呼吁,建立全球性的科学法律规范,以更有效的法律手段规范科学行为。但是,谁也不能否认,法律与道德相互配合,才能营造出健康的科研环境,即使是在完备的法律制度下,科学家的道德自律也是必不可少的。从这个意义上说,我国的院士们已经在世界面前带了一个好头。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