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专家学者谈“入世”后的中国金融发展

2002-01-19 来源:光明日报 杨胜刚 我有话说

由湖南大学金融学院、《经济学动态》杂志社联合主办的“入世”后过渡期中国金融业发展研讨会日前在湖南大学召开,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复旦大学、厦门大学等30余所院校、科研机构、新闻出版单位的100余名专家学者参加了会议。与会学者紧密结合我国的国情,就“入世”后中国金融业发展的理论问题及发展对策等展开了热烈而深入的讨论。

关于“入世”后中国金融业开放模式。湖南大学教授杨胜刚认为,“入世”后海峡两岸应加强金融交流与合作,海峡两岸金融的相互开放是我国金融业对外开放的基础,并对推动两岸金融机构提高运作效率,两岸金融市场得到拓展,进而促进两岸经济合作向更高层次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湖南大学刘辉煌教授认为,我国总体经济改革与开放模式、各种模式的成本与收益等多种因素,决定着我国金融业只能选择有限开放与渐进式开放相结合的渐进有限的开放模式。

关于“入世”后中国金融业发展的对策建议

1.积极推进产权改革。对外经济贸易大学教授邱兆祥认为,提升国有金融机构特别是国有商业银行竞争力的关键是要按照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在更深层次上对国有银行进行所有制改革,其核心是要实现产权主体多元化,将国有银行逐步改造为国家投股、企业入股、个体持股,在适当条件下允许外资参股的股份有限公司或有限责任公司。西安交通大学张杰教授认为,只有产权性质不同的资本进行组合才能消除风险,国有银行应利用加入WTO的契机,推进产权改革。暨南大学刘少波教授认为,中外银行的差异归根结底是体制问题,我国金融业应采取合理的机制明晰产权。湖南大学胡国认为,产权改革应双线并头展开,一条线是将部分国有银行的业务和机构分拆下来,迅速进行股份制改革并上市,经过几年的运作后再向母公司反向收购;另一条线是以国有银行为主体,积极稳妥地进行产权改革,争取在5—7年改造成社会公众股份制上市银行。

2.大力提高管理与技术水平。复旦大学教授苏东水认为,在管理上首先要更新观念,树立“以人为本”的思想,确立“以善为先”、“以德为先”、“人人为仁”的观念,使中国的管理文化同西方先进管理方法相结合。湖南大学乔海曙副教授认为,中外银行业运作绩效的差距主要缘于管理的差距,因而“入世”过渡期内银行业应通过管理哲学的再造、管理手段的再造、管理平台的再造,实现观念革命、技术革命与组织革命。东北财经大学王振山教授认为,技术因素决定金融机构规模的边界,技术进步推动全球银行业经营边界的扩展,国有银行必须尽快提高技术水平,使技术与现有规模相适应。

3.加快金融市场化改革进程。西南财经大学刘锡良教授认为,必须真正树立市场经济观念,加强信用意识,面对“入世”,商业银行必须重塑信用形象。武汉大学叶永刚教授认为,市场化进程主要体现为把金融市场办成真正的金融市场,把商业银行办成真正的银行。西南财经大学何泽荣教授认为,“入世”后,利率市场化是必由之路,而利率市场化既包含我国国内利率的市场化,也包含中国利率与国际利率关系的市场化。中国的利率政策不必一定参照主要国家的利率政策导向和国际金融市场利率走势,而应按本国经济的实际需要和企业资金供求状况独立制定。

4.努力探索金融业改革与创新之路。中国社科院研究员王振中认为,我国金融业应做好知识、技术、人才、制度、资金、组织及战略上的准备。厦门大学教授张亦春认为,国内银行在看到并充分发挥自己优势的同时应充分认识、及时弥补自身的不足,加大运作机制与内部管理的改革力度,进行银行业的“企业化再造”,实现“扁平化”改造。辽宁大学教授白钦先认为,要迅速改革国有银行的用人制度和工资福利制度,以此留住人、养住人、吸引人。上海财经大学戴国强教授认为,提高金融创新能力是我国赢得未来竞争的重要手段,当前可以有步骤地推动金融业综合经营体制改革,进行投融资体制的创新。

5.加强金融监管,确保金融安全。白钦先认为,新的形势下金融监管的国际协调与合作日益深化,我国对此应持有比过去更积极、主动和建设性的态度。湖南大学张强教授认为,加强金融监管的重要举措是要建立与国际接轨的监管信息披露制度,适时推进银行财务透明化,在银行资产公允表达、强制信息披露和外部审计等领域取得突破性进展。湖南大学张亚斌教授认为,“入世”后,我国应及时修改有关金融监管法律、法规。复旦大学莫万贵博士认为,要提高金融运作中的信息透明度,加强信贷风险管理。湖南大学胡小娟副教授认为,对外资银行的监管有别于一般国内商业银行的监管,应建立多层次的三级外资银行监管体系。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