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教育该如何满足社会需求

热点透视
2002-01-21 来源:光明日报 本报记者 邢兆远 我有话说

“百花园”中谁为主

带着强烈的知识渴求踏进某大学研究生班的新疆某公司经理宋德友,大有“上当”之感。两年的学习即将结束了,由于课堂上教授们照本宣科,讲课内容陈旧,远离实践,使他感到收效甚微。

据调查,宋德友的“遭遇”并非个别现象。有的高校只要交上几万元钱,一年举办几次时间不长的“面授”,最终便皆大欢喜:一方获得了经济效益,另一方则实现了学历的飞速提升。

因“课程乏味、脱离实际”,学生“逃课”现象比较普遍。新疆某大学四年级学生范冀明说,由于为学生服务的教师能力、课程设置、内容更新往往被忽视,学生的知识需求得不到满足,给学生的创造空间太少,教师满堂灌,很少让学生提问题、研究与探索问题。

在一所大学,记者看到这样一幕:讲台上老师如醉如痴地读着讲义;讲台下学生们东倒西歪,或戴着耳机听什么,或翻看着杂志。

“百花园”中以谁为主?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某些高校只是让学生适应学校、教师、课程,而忽视了学生需求和社会需求。这种状况应当予以改变。

教育产品何以优

据了解,不少高校每学期都让学生评论授课教师的优劣,以提高老师的岗位竞争意识,奇怪的是个别教师得分较低,但仍继续站在讲台授课,招聘制和竞争上岗在有的高校成为一句空话。

高校是生产“教育产品”的场所,因此教师素质的高低显得尤为重要,而“优胜劣汰”的开放式用人机制尚未真正形成。新疆自治区专家顾问团的一位专家说,高校在用人制度上必然要引入市场机制,宽领域、多渠道招聘人才,在工资、住房、奖金、荣誉等方面应向优秀教师倾斜,鼓励人才脱颖而出。可惜的是这种机制在不少高校尚未形成。

高校的学科建设、教学内容、课程设置要适应社会结构和社会发展,授课结构要有助于把学生引领到科学的深度领域。在新疆某大学退休的一位教授深感目前课程设置与需求结构脱节之严重。他现在从事生物信息库构筑,目的是探索教学、科研和社会需求的结合。他说,过去就是想不到设置生物应用信息工程课程,利用数据库,按经济和社会需求把所需的信息瞬间抓出。

专业尚未真正按社会需求设置,学生也难以按社会需求去填报志愿。新疆大学鲍敦全教授认为,专业设置要随时代发展进行动态调整,如地质系变成资源环境科学系就很好,文科不要光考“古董”,外语要和经济、法律、旅游结合。

供求关系怎平衡

教育已成为新的消费热点,人们心甘情愿地付出学费供子女读大学。伴随着“普高热”、“考研热”、“文凭热”,高等院校的招生规模一扩再扩,但因受教育资源缺少的限制,供给水平和质量还未相应提高。众多学生为了选择学校和专业而苦恼。不少家长叹息:可供选择的空间太小。

扩大教育供给,是平衡买卖双方的良策。新疆大学张晓帆教授说,应鼓励高校之间形成竞争,创办一大批独具特色的学校;打破条块分割,以更加开放的姿态,鼓励企业办学、私人办学、行业办学,吸引社会各方投资办学。教育行政管理部门加强督察,让各种形式的学校在同一层次上竞争。

在一次座谈会上,有专家提出,应该用制度的手段建立起学校为学生的新型关系,学生在校应有享受满意的教学服务、选取优秀教师授课、增加实践技能和创造能力、节省费用等方面的权利,教育行政管理部门应对此进行监督。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