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医疗贷款缘何难入患者家

2002-01-21 来源:光明日报 记者 仇逸 我有话说

据新华社上海1月20日电复旦大学一位患有血液系统疾病的大学生虽幸运地找到了与他白细胞抗原配型相匹配的好心人,但他的父母却无奈地流下了热泪,因为为儿子进行化疗和补充营养,这个家庭已经用尽了最后一分储蓄,面对30多万元的骨髓移植费用,他们只能向师生、向社会求助……

这是发生在上海的真实故事。在现实生活中,类似这样的情况时常出现:由于没有足够的经济能力,许多患者在手术面前选择了效果很差的姑息治疗;或是到了治疗的最后关头悄然退出,使之前面所有的努力和花费付诸东流;或是错过了手术的最佳时机,留下了不可逆转的后遗症。

医保改革使求医问药和百姓的钱包联系得更加密切,面临动辄不菲的医疗费用,请求社会援助和医院的减免之外,医疗贷款无疑是最直接、最有力的一条途径。然而,记者在我国最早推出个人医疗贷款的上海浦东发展银行陆家嘴支行获悉:到目前为止,这家支行还是上海这个“金融之都”唯一开展医疗贷款项目的机构,一年多来只有5位市民获得了贷款。

一方是无数双需求的眼睛,一方是令人不解的数字,医疗贷款是“做秀”还是“惠民”?医疗贷款难入患者家的原因是什么?

设置的贷款门槛过高,无疑是医疗贷款少有人问津的一个重要原因。在上海有稳定的工作、固定的收入和自然人担保成为贷款的条件,银行方面希望担保人的月薪最好不低于1000元,因此外地患者和上海绝大多数下岗、退休人员都不得不与医疗贷款无缘。目前,银行给出的贷款期限最多是5年,和国外的年限相距甚远,利率参照同期的商业贷款利率,即一年以内的年利率是5.85%、1到3年为5.94%、3到5年是6.03%。

2000年9月正式与上海新华医院、东方医院和第七人民医院签约以来,浦东发展银行陆家嘴支行已经在医疗贷款上有所改进。从一开始的仅仅局限于眼科手术的患者才可以贷款,贷款的病种已经适当放宽。然而,何伟立坦言:“我们希望贷款对象治疗的是能够一次性解决的疾病,像肿瘤这样的慢性疾病,患者和患者家庭的还贷能力实在不容乐观,所以我们一般不愿意参与。”

那么,为什么到目前为止只有一家银行愿意做医疗贷款,也只有3家医院有医疗贷款方面的约定呢?在先行者开展业务不佳的影响下,贷款额度过小和看不到红火前景无疑阻碍了银行的热情。

而长期以来只重医疗、不重患者本身的弊端,使许多医院不自觉地忽略医疗贷款。“我们确实没有主动告诉患者可以进行医疗贷款。”新华医院院长沈晓明告诉记者,“今后,我们非常欢迎银行来向我们医生介绍贷款的情况、上上课,如果他们发宣传品的话,我会争取每个医生都看一遍,并把小册子放在急诊接待处。”

设计合理的贷款将为医保改革后的百姓提供一部分“救命钱”。复旦大学著名教授芮明杰表示:“在降低治疗费用、完善医疗保障体系的前提下,我认为医疗贷款可以解决医疗保险负担之外的剩余医疗费用问题,可以为百姓解难、救急,理应受到欢迎和重视。关键是要在担保等方面降低门槛,银行可以争取国家和社会支持,成立带有公益性的贷款基金,向下调整贷款的利率。”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