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点亮道德航标

2002-01-21 来源:光明日报 本报记者 郑晋鸣通讯员 邱小凡、方哲 我有话说

2001年11月下旬以来,一位普通市民——周光裕的名字迅速传遍了古城南京的大街小巷,从省委书记到普通市民都表示要向他学习。领导干部和普通市民自发地拥向他生前的住处,向他的亲属表示慰问,表示要向老周学习;南京市的机关、院校、厂矿、部队,纷纷邀请烈士的亲人和同事作报告,报告时,台上台下唏嘘之声不断;在他的事迹见报之后,各地的来信和汇款单雪片般地飞向他家,短短一周捐款就达16万元。这位受到人们交口称赞的究竟是怎么样的一个人?

不平凡的精神

2001年11月12日傍晚,三名持刀歹徒在南京火车站附近抢劫了一名妇女后仓惶逃窜,途经案发现场的周光裕,毫不犹豫地冲上去追赶歹徒。在搏斗中,他不幸身中数刀,壮烈牺牲。被抓获的歹徒事后对搏斗中周光裕所表现出来的坚韧和无畏仍心有余悸。几分钟后赶到现场的警察说:“当时地面上到处都是血,已经倒在血泊中的周光裕仍然保持着搏斗的姿态。”

熟悉周光裕的人都知道,他忠厚稳重,表里如一,他诚实守信,嫉恶如仇,是个大好人。他工作的40年中,干过的工种不下20个,但他一贯事事严于律己,时时坚守原则。他作保安员时,是南京钨钼材料厂人人敬佩的护厂“门神”。厂里有个平时十分霸道的人想将工厂的铜管偷运出大门,他硬是不给放行。那人抡起一把榔头劈头砸向老周,满面鲜血的他半步也没有后退,倒是他的坚韧镇住了那个人。他作车管员时,为每辆车建立了“档案”,经常和司机谈心、拉家常,化解他们的心结,以保证行车安全。他在当送奶工、食堂司务长和送货员时,都经管过钱和物,凡是他经手的账目、票据和现金都一清二楚,分文不差。他是领导和群众都信得过的“好管家”。

下岗了的老周,为了不给国家增加负担,也为了生计,什么活都肯干。他卖过肉、装过空调、送过酒……这些工作虽然很辛苦,但报酬却很微薄。太平门社委会的老主任伍士梅认为老周的情况完全符合办理“最低保障”的条件,几次劝他写个申请。可周光裕总是一再推辞,他说:“我现在还干得动,等实在干不动了再说吧。”

在家人眼里,他是一个好儿子、好丈夫、好父亲。多年来,他悉心服侍长期卧床不起的养父、关心照顾体弱多病的妻子、勉励孩子好好读书,好好做人。虽然家庭经济状况拮据,仍举债10万元供女儿负笈外出求学,为的是让她能受到更好的教育;虽然他白天工作十分劳累,回家后仍忙里忙外,为的是让妻子能得到更好的休息。

群众不会忘记

周光裕之所以能在很短的时间内感动了上至市委书记、下至普通市民,之所以能在社会上引起如此强烈的反响,掀起向其学习的高潮,并不仅仅因为他在南京火车站见义勇为的壮举,最主要的是,从他身上我们看到了自强创业、诚实守信、表里如一和见义勇为的时代精神,看到了他行动的来源——做事认真,待人真诚,坚持真理。

周光裕57个寒暑的坎坷足迹,留给世人的不仅是他生前的无私敬业,也不仅是他用鲜血和生命所谱写出来的光辉篇章,他留给我们的是这个时代、这个社会最宝贵的精神财富。“位卑未敢忘忧国”,老周平凡的一生中没有创下什么显赫的业绩,也没有说过什么豪言壮语,但是他的一举一动及最后的献身却表明他是我们这个社会真正的脊梁。

周光裕的事迹一传开,就在社会上引起强烈反响。他的精神紧密切合了这个时代的呼唤,大家异口同声地说:“社会太需要老周这样的英雄、太需要老周身上这股正气了。”

群众热切地呼吁、社会殷切地期盼要在全社会弘扬自强创业、诚实守信、表里如一和见义勇为的精神,呼吁要让处于贫困中的英雄的亲属得到优待。

“向人民学习”

江苏省和南京市的领导都十分关注周光裕及其家人。按照省委书记回良玉的批示精神,省委副书记、南京市委书记李源潮多次指示要把周光裕的事迹总结好、宣传好,还以一个普通市民的身份给老周全家回了一封信,高度评价周光裕的英雄行为。他深情地写道:“社会需要周光裕身上体现出来的社会主义公民道德,我们的城市呼唤着周光裕所具有的新时期的市民精神。”

2001年12月26日,南京市委做出“向周光裕同志学习”的决定。27日,周光裕被省政府批准为革命烈士。2002年1月4日,江苏省授予周光裕“见义勇为英雄”的光荣称号。7日,省委宣传部等9个部门举行学习周光裕座谈会。

在南京市“周光裕先进事迹报告会”上,市委书记李源潮号召全市的党员和干部向人民学习。

“向人民学习!”一句话掷地有声,折射出上下同心开展社会道德建设的紧迫感。

南京大学副教授杨明说,周光裕的出现,说明中华道德具有深厚的历史底蕴和顽强的生命力。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