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南海海石花

2002-01-25 来源:光明日报 本报记者 丁炳昌 樊云芳 我有话说

“娥妹”,“娥姐”,“娥婶”,“娥娘”——这个被当地老百姓和驻军官兵如此亲热称呼的陈徽娥,是海南省琼海市——红色娘子军故乡的民政局局长。她为群众做的好事,就像蕴藏在南海深处的海石花,层层叠叠,多得数不清。

她帮助454名白内障患者重见光明

1998年秋的一天,陈徽娥到泮水乡俸田岭上村了解村情,发现97岁的老人黄三才双目失明,一问,是患了白内障。她联想起其他村子也有这种情况,回到局里后,就组织了3个调查小组,分头下乡调查摸底,发现全市共有500余名老人患有白内障。

局里迅速起草了给省残联的报告,要求派医疗队来琼海帮助治疗。可治疗费太贵。陈徽娥又多次跑到省城反映农村群众生活困难,请求给予照顾。最后,省残联向省里争取到了一笔医疗费,使每个患者的手术费从1000多元降到300元。

前后有20多天,用小车到各乡镇接送一位位老人到市医院做切除白内障手术成了琼海市的一道风景线。陈徽娥带头让出自己的“坐骑”,局里的其他领导和各乡镇领导也纷纷让车。

在泮水乡,黄三才老人不愿动手术:“我快100岁了,活不了多久了,就不用了吧。”陈徽娥亲自上门耐心劝解:“现在日子一天比一天舒心,我看您少说也能活110岁,日子长着呢,还是治治好。”说得老人高高兴兴来到市医院,做了手术。

不到一个月时间,全市有454名白内障患者做了复明手术,重见了光明。

琼海市是革命老区,贫困群众比较多,当民政局长6年来,陈徽娥先后为贫困群众掏过60多次腰包。她常讲:“金钱是诱人的,但还有比金钱更诱人的东西,那就是共产党员肩上的责任。”

1996年,她被评为“全省民政工作先进工作者”,上级奖给她4000元,她一分没要,全发给了局里生活困难的干部职工;1999年,她被评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个人”,国家民委发给她3000元奖金,她一分没留,全部送给了会山乡加定村的苗族同胞,给他们在村边打了一孔水井,结束了世世代代吃山沟里的苦水、脏水的历史。2000年,陈徽娥被评为全国先进工作者,国务院奖给她5000元。一回到市里,她就把钱捐给了新市乡用于建桥。

在洪水面前,先抢救群众还是亲人,她选择了群众

2000年10月中旬,琼海市连降特大暴雨,山洪爆发,一时间浊浪翻滚,一片汪洋,全市408个村庄近4万名群众被洪水围困。

当陈徽娥乘坐一艘快艇来到毛园村时,见全村房屋全部被淹,60多名村民有的爬上屋顶,有的爬(趴)在树上,个个受冷挨饿,浑身发抖。正在陈徽娥指挥快艇紧急救人时,她的手机也紧急呼叫起来,原来是丈夫打来的电话,说他的姐姐及姐夫在离毛园村约2公里的新朝村,被洪水困在房顶,水越来越大,快要上房顶了,问徽娥的快艇能否赶去抢救。人心都是肉长的,在生命危急关头,谁不想抢救自己的亲人?可这里还有几十名群众的生命也危在旦夕!陈徽娥忍着眼泪告诉丈夫:自己现在实在离不开,你只有另想办法了。从14日上午10点半直至次日凌晨3点钟,陈徽娥指挥抢险救灾小组顶着狂风暴雨,安全转移了泮水乡5个自然村361名村民,还抢救了一辆遇险的大巴车上的45名乘客,使其脱离险境。此时此刻,她才抽出空来给丈夫打电话询问姐姐、姐夫的情况,当得知他们也已脱险时,禁不住泪流满面。

部队需要支持什么,我们就支持什么

时代发展了,拥军工作也“水涨船高”,不能老停留在给部队送猪送羊上,1996年,陈徽娥提出跟驻军联合办一所军营“周末文化学校”,帮战士学文化。她对驻军领导说:“战争年代,只要你们能打胜仗,需要什么,地方支援什么,现在只要能提高部队战斗力,你们需要支持什么,我们就支持什么。”

没有教室,陈徽娥请来一家建筑公司,无偿把部队的几个旧仓库装饰一新;没有桌凳,陈徽娥恳求一家公司老板拿出7000元,置办了一百多套桌凳;没有教师,陈徽娥求助市第二中学,教师们情愿无偿到学校任教。可到了要买电脑时,怎么也筹不足经费。为了让战士们掌握这门技术,陈徽娥上门找到一位回琼海老家办事的港商陈达繁,陈达繁听完缘由,慷慨解囊,无偿向部队捐献了10台电脑。

军营周末文化学校创办几年,收效显著:战士们训练成绩普遍提高,考军事院校的录取率从原来的86%上升到98%,退伍安置率达到了100%。

1999年10月,陈徽娥的丈夫老王患心肌梗塞在市医院抢救了11天,在这11天中,从全市四乡自发赶来看望老王的干部、老百姓和部队官兵多达3000余人,平均每天达100多人,有的要献血,有的要集资,均被陈徽娥流泪劝退。提起此事,陈徽娥眼圈发红,嗓音哽咽,她对记者说:“我做了点分内事,群众却对我如此厚爱,我知足了……”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