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绽放在社区的道德之花

2002-01-25 来源:光明日报 本报记者 郑晋鸣 通讯员 李国蓉 我有话说

时下,南京市鼓楼区广泛流传着一份《文明治家格言》。《格言》是居民群众的治家经验:“待长辈尊重在先,对子女宽严有度,待友人敬谅在先,对爱人关爱有加”;“节约水电气,利国又利己”等,共30多条。而在每一条格言的背后,一个个真实平凡而又感人的故事,像一朵朵艳丽的道德之花绽放在鼓楼区的千家万户。

宣传典型发挥党员作用

鼓楼区大方巷附近有一户普通的家庭,丈夫、女儿、婆婆和媳妇高秀芳。1997年,高秀芳的婆婆不幸患了渐变型老年痴呆症,失去了生活自理能力。为了照顾老人,高秀芳从月收入1000多元的岗位上退下来。5年来,她尽心操劳,把老人照顾得很好,传唱出一段“不是女儿胜似女儿”的文明佳话。

高秀芳的事迹被街道、区妇联、区委宣传部等部门发现后,立即通过《文明治家格言》广为传诵,在社区内树立了传统家庭美德的榜样。像高秀芳这样的感人事迹,鼓楼区还有很多,在这一批批模范人物的带动下,居民们都力争做到“学在家庭,爱在家庭,勤在家庭,廉在家庭,乐在家庭,美在家庭”,每一个家庭都用自己的爱心诠释着生活,更以一种文明健康、积极向上的生活方式影响周围更多的家庭。2001年,鼓楼区涌现出大批和睦文明家庭、绿色文明家庭等。

除了树立群众典型,鼓楼区还注重发挥党员干部的示范作用。全区组成了149支党员志愿者服务队,每年多达12000多人次走进社区,服务群众。党员在社区党组织的带领下,积极参与社区建设,树立起良好形象,起到了模范带头作用。在此影响下,普通群众以及青年志愿者、“夕阳红”志愿者、爱绿护绿志愿者等也踊跃投身于社区建设,形成了“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道德氛围。

寓教于乐倡导社区文化

以文兴区,建设健康、文化型社区,是鼓楼区加强市民道德建设的又一力作。鼓楼区80%以上的街道成立了艺术团。除专业文化队伍外,每个社区还有5—8个规模不等的群众性文化队伍。

宁海路街道的老人书画社、湖南路街道的妇女腰鼓队等都在省市有关汇演中得过奖。华侨路街道的金少年室内乐团每周至少在市民广场为群众表演一次。鼓楼区除了在重大节日举办庆祝活动外,每年还举办广场文化、家庭文化、金秋文化艺术节等群众文化活动。多姿多彩的文化活动不仅丰富了市民的精神生活,也在潜移默化中增强了道德意识。

民心工程切实服务群众

鼓楼区在社区建设中不断改善社区环境,强化社区服务,以良好的环境陶冶人,以优良的服务感染人。近年来,该区先后实施完成了道路、广场、小区出新,楼顶净化、楼道亮化、地面绿化和硬化、社区硬件建设等民心工程。截至2001年底,全区先后投入80多亿元拓宽、改造道路40多条,出新居民小区441万平方米,受益群众达35万人。经过几年建设,全区硬件环境得到了很大改善。

在认真做好硬环境建设的同时,该区还进行了“社区体制改革、城管体制改革、环卫体制改革”三项改革,建立了新型社区管理体制和运行机构,不断提高社区管理和服务水平。各街道建成了集社区事务受理、社区服务保障、社区求助救济等功能于一体的社区服务中心。宁海路街道依托社区志愿者队伍,开通了“社区求助电话”,并为孤寡老人安装了求助门铃。

两年来,全区安排下岗失业职工1.1万人,建立了帮困扶贫再就业基金;开展为下岗职工子女办保险活动;对残疾人和低保家庭实行“一助一”结队帮扶;区领导每月定期到所联系的社委会现场办公,倾听群众呼声,解决群众困难。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