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一代名师孙维刚走了

2002-01-25 来源:光明日报 王劲松 我有话说

本报北京1月24日电今天上午10点,在八宝山竹厅前,有数千人胸戴白花,排着队,在《莫斯科郊外的晚上》这特殊的乐声中,泪水模糊了双眼,深深地三鞠躬,与人民的好教师孙维刚告别。教育部发来唁电,陈至立部长送了花圈。北京市领导贾庆林、刘淇等送了花圈。中华全国总工会、全国人大常委会办公厅、北京市人大常委会等部门送了花圈。

鲜花丛中的孙老师安静祥和,四周摆放着家人、领导、同事、弟子送来的花圈、花篮和鲜花。他的学生们在挽联上写着“孙老师走好我们不会让您失望”,身在海外的学子也纷纷在网上为孙老师发来无数唁电。

孙维刚1938年12月6日生于山东省海阳县,中国共产党党员。1962年大学毕业至今一直在北京22中学任数学教师兼班主任。他在北京教育界是一位传奇人物。从1980年开始,孙老师对初一年级至高三年级进行大循环实验,用德育促进智育,德智体全面发展,提高学生素质。在数学实验教学和担任班主任的整个过程中,他将自己扎实的学科知识、深厚的文化素养功底和精湛的教学艺术,做到淋漓尽致地运用和发挥,并用自己的灵魂去铸造学生的灵魂。北京22中不是重点中学,1997年,他教的高三(1)班40名学生在高考中100%上了录取线,38人达重点校标准,有22人考入清华、北大。而这些学生入初中时,26人达不到区重点中学录取线,有14人是就近入学的“大拨儿轰”学生。6年的中学岁月,没有淘汰一个学生,每天都保证学生睡眠9小时左右,学生德智体全面发展。该班是北京22中、东城区、北京市先进集体,全班学生都是共青团员,班长是共产党员。孙老师的传奇还不止这些,他培养的学生获得过国际数学奥林匹克金牌,不少学生在国内和北京市的数学竞赛中获过奖项。

孙老师多年来不断完善的数学结构教学法,使新一轮1999年入学的初一(9)班到2000年12月末已学完高一第二学期的代数和立体几何,到初二结束时,学完了全部中学数学课程。1990年,孙老师患了膀胱癌,1998年又患了直肠癌,经历了多次大手术,十余年,他与病魔顽强斗争,始终坚持在教学第一线,他的大部分成就是在他患病的这十几年中取得的。

党和人民给予他许多荣誉:全国人大代表、全国劳动模范、全国中小学十杰教师、全国十佳师德标兵、特级教师、中国数学会理事、北京市首批“有突出贡献的专家”、北京市模范班主任,并获“人民教师”称号等等。但他有名气和没名气都是一个样:待人谦虚平和,严谨治学。他的学生彭壮壮、吕华威、杨波、陈尔昌、李涛告诉记者,我们头一节课就是做人课,孙老师教我们要正派、诚实、无私。上他的课是思想灵魂的碰撞,在海阔天空驰骋,是一种享受。不仅训练了思维,收获最大的是做人。刚毕业时体会不深,越到后来体会越深。做为他的学生我们很自豪。

几个家长告诉记者一个故事。一位姓张的同志是做骨灰盒的,他的孩子在北京8中读书,与孙老师素不相识。看了报纸,听儿子说孙老师人太好了,一定要给孙老师送一个玉的骨灰盒。孙老师的爱人没要,实在盛情难却,选了一个汉白玉的,洁白无瑕,上面雕了一片枫叶,来自自然,回归自然。东城区教委的同志又告诉记者一件事。马燕龙是中国遗体整容大师,毛主席、周总理逝世后是他给整的容。他看了报纸,听学生家长盛赞孙老师高风亮节,他很感动,是他给孙老师整的容。

告别仪式从10点一直进行到11点多,学生的父母来了,爷爷奶奶来了,慕名的百姓来了,孙老师家乡海阳县教育局的领导来了……孙老师的爱人王海亭对记者说:“做一个教师能够活成这样,他过了轰轰烈烈的一生,值!”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