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人类重大疾病的蛋白质组学研究”项目启动 “吸交法”柠檬酸生产工艺达世界先进水平

2002-01-30 来源:光明日报 通讯员 吴志军、王来国 我有话说

本报北京1月29日电由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和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后勤部推荐立项的“973”重大研究项目“人类重大疾病的蛋白质组学研究”日前正式全面启动。军事医学科学院贺福初院士与复旦大学化学系的杨原教授一起领衔这项未来5年内资助额达3500万元的重大课题研究。

“人类重大疾病的蛋白质组学研究”属于国家重大需求,军事医学科学院是国内最早涉猎该领域研究并取得成果的单位之一。2001年,贺福初等科学家提出了“人类重大疾病的蛋白质组学研究”973建议书并通过评审,并确立了9个相关课题组。军事医学科学院、中科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复旦大学等在我国蛋白质组学领域最具实力的14个科研院所和9个国家重点实验室等单位承担研究任务。由6位院士领头的一批中青年学术骨干组成了上百人的强有力研究队伍。

今后5年课题研究的目标是:建立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高通量、高灵敏度、高准确性、高稳定性的蛋白质组学研究技术平台;选择与人类重大疾病和人类重要生命活动紧密相关的系统、器官、细胞,建立1-2种具有基因表达谱研究基础的重要生理、病理体系或过程的蛋白质谱和蛋白质连锁群,确认或发现500种以上人类新型蛋白质,探索蛋白表达的群集调控规律和蛋白质相互作用网络;以严重影响我国人群健康的重大疾病(如肝炎、肝癌、心血管病等)为对象,发掘与上述疾病发生发展密切相关的蛋白质群,为重大疾病的预防诊治提供新的预警、诊断标志物和新的药物靶标;建立蛋白质组学研究的生物信息技术体系、蛋白质组系列数据库、蛋白质组功能连锁群分析的理论模型及相应的算法。通过对蛋白质组学的不断研究,使我国蛋白质组学基础和应用研究在国际同领域占有重要的一席之地,为我国生物医学的飞速发展提供强有力的蛋白质组学的学术、技术支撑。

蛋白质组学是人类基因组计划之后的又一个科学制高点。人类重大疾病预防诊治措施的突破,需要蛋白质组学提供“全景式”的病理机制认识,人类蛋白质的研究将可能导致大量新型药物靶标与药物的问世,亦将对军事医学上的创伤神经修复、高原病等难题的解决提供新的思路。

本报天津1月29日电(记者陈建强通讯员高志华)我国的柠檬酸生产厂家普遍采用的“钙盐法”提取技术即将被一种名为“吸交法”的先进工艺所取代,30多年来一直困扰企业的提取收率低、能源消耗高、环境污染严重等诸多难题将迎刃而解。天津轻工业学院高年发教授和杨枫教授等以十年不渝的努力,为我国柠檬酸工业的可持续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广泛应用于食品、医药、化工等领域的柠檬酸是一种新兴发酵产品。目前我国柠檬酸年产量已达35万吨,产品80%以上出口到世界各国,年产量和出口量均位居世界第一位,以质优价廉在国际上享有很高的盛誉。

我国的柠檬酸生产厂家目前全部采用“钙盐法”提取工艺,每生产一吨柠檬酸要产生两吨固体硫酸钙,成为工业垃圾,造成严重的环境污染;由于需要加热和洗涤,生产过程粗放,因而能源消耗大、自动化水平较低;工艺本身存在缺陷,至少要有10%已经发酵好的柠檬酸未被提取,造成巨大浪费。高年发和杨枫从1989年起开始探索柠檬酸提取的新工艺,他们耐住寂寞,潜心研究,经过无数次的实验,终于研制出用“吸交法”提取柠檬酸的新工艺,并于2000年获得国家发明专利。同年9月,黑龙江华冠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引进这项新工艺,并形成了年产5000吨柠檬酸的生产能力,目前已投入正常生产运行。经过近半年的生产实践证实,采用“吸交法”新工艺后,柠檬酸总提取收率平均达90.09%,突破了我国柠檬酸工业化生产提取收率的最高纪录,达到了世界先进水平,产品质量显著提高,98%以上达到英国药典规定标准,生产成本每吨下降1180元,副产品硫酸铵可作为复合肥料加以回收利用,实现了清洁化生产。据生产厂家估算,按照目前我国柠檬酸生产规模,若普遍采用此项工艺,每年将新增产值3亿元。日前,来自中国发酵工业协会、高校、研究院所的知名专家学者在对此工艺进行鉴定后说:“这是我国柠檬酸生产在提取工艺上取得的重大突破,将对我国柠檬酸工业的持续发展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