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评《世纪末的文学景观》

2002-01-30 来源:光明日报 龙长吟 我有话说

20世纪的中国文学最后一个十年,是静思的十年,创造的十年,建设的十年,同时也是地位下行、而又质量上行的十年。中国文学的优良传统和西方现代派文学的余脉,下连新世纪文学的广阔天宇,有极其丰富的内容。杨经建的《世纪末的文学景观》在大量占有权威性、代表性、独特性材料的基础上,通过分析、归纳,达到理论的把握。

本书开篇的“代绪论”,对90年代中国文学的存在状态,是从新理性主义坚韧前行、新本土主义执意守望、新民粹主义异军突起、新现实主义沉稳发展、新表现主义闪亮登场五个方面来论列其精神向度的,一目了然;进而从乡土文学风光再现、城市文学开始成型、家族小说日益兴旺、女性主义文学风头正健、历史小说迅速崛起、通俗文学呈规模发展、新潮小说潮头涌动等七个方面,对90年代中国小说的生存状态做了总体性的描述。高度的理论概括把90年代中国小说的生存状态的全貌,表述得清清楚楚;对具体问题的分析,体现出理论家的犀利深刻和学者的博学缜密。

作者在两处地方对90年代的问题小说提出了批评,一处是在《代绪论》中批评现实主义文学的问题小说,一处是第五章对城市文学中问题小说的批评。作者认为,首先,问题小说的问题本身应当有质量;其次,由此而来的问题小说应“发掘到社会文化、精神意识的深层,勘探出时代精神、民族灵魂、历史意识乃至人类前途”,与一个长时段的精神价值相联系,这样,即使表层的问题消失,深层的意义尚在;再次,丰美的艺术内涵抵达相当高的艺术境界,这样的问题小说的生命力才会长久不衰。以这个标尺衡量现实主义冲击波的领衔作品,难见上乘之作;至于城市小说中的问题小说,因为“历史理性精神的羸弱,艺术感觉的相对迟钝和文本形态的失之粗糙以及审美升华的相对不足”,限制了作品的艺术档次。诸如此类的批评,有理有据,不失分寸,很有说服力。

《世纪末的文学景观》虽然出自于青年学者之手,但它那逻辑的力度,概括的高度,理论的深度,知识的密度,都是颇见功底的。通过这本书,后人会知道当时有哪些有影响的作家和作品,甚至勾起人们重新去寻找资料,再度燃起翻阅它们、研究它们的热情与兴趣。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