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注音识字·提前读写”的科学性

2002-02-01 来源:光明日报 唐宏建 我有话说

“注音识字,提前读写”教学改革近20年来,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在全国推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今天,仍以其独具的风采走在小语教改的前列,显示了她强大的生命力。强大的生命力来自其前瞻性,更来自其科学性。笔者根据对“注·提”实验多年来的了解,就其科学性谈几点认识。

一、促进了儿童语言能力和智力的发展。国内外教育家、心理学家对人类语言和智力的发展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得出的结果大致相同,即儿童时期是一个人语言和智力发展的关键时期,错过了这一时期将终生难以补救。其中有代表性的是美国著名教育家布鲁姆的研究成果。他认为,如果把0—17岁儿童的智力发展水平作为100%的话,那么,大约80%的发展是在8岁前完成的;而8—17岁这个阶段,发展只有20%。根据这一理论,在儿童入学时应抓住时机,在学前的基础上继续发展语言和智力,为一生的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注·提”实验在儿童入学后不是从学汉字入手,而是让学生在短时间里熟练掌握汉语拼音,随后就借助汉语拼音开始听说读写的语言能力训练,以此开拓学生的视野,发展思维,并在大量读写实践中大量识字,使儿童的语言和智力在其发展的关键时期及时得到发展。应该说,实验班学生升入中学、大学后表现出的语言和智力的优势,与他们的提前读写有密切的因果联系。

二、促进了儿童左右脑的协调发展。近年来的国内外心理学研究成果认为,人的右脑对识别象形文字作用很大,而左脑对识别拼音文字作用很大;左脑主管抽象思维,右脑主管形象思维;左右脑协调活动,更有助于人,尤其是儿童大脑的全面开发。大量事例证明,如果同时开发两个半脑,就可以做出杰出的成绩。“注音识字,提前读写”实验班的学生入学7-8周后,就开始阅读拼音与汉字上下对照的注音教材及读物,遇到认识的汉字读汉字,不认识的汉字读拼音。在阅读过程中,左脑和右脑频繁地交替工作。这种状况从小学一年级一直持续到三年级上学期,这正是一个人大脑发育的重要时期。经多处对比调查,“注·提”实验班学生思维活跃,兴趣广泛,与普通班相比,不仅在文化课的学习上成绩明显,而且在艺术方面有很好的表现,智力与非智力因素均得到良好的发展,应该说这与阅读注音课文有一定的因果联系。

三、有意识记与无意识记相结合,提高识字效率。传统的识字教学偏重于有意识记,认为汉字教一个,学生才能会一个,不教就不会,把识字教学任务局限在课本规定的生字上,因而学生主动识字的空间很小,无意识记的作用难以发挥。“注·提”实验采取的是老师指导的定量识字与学生不定量的独立识字相结合的办法。一方面,教材按汉字规律和学生用字频度安排要求落实的字,这是老师指导的,学生有意识记的字;一方面,鼓励学生大量阅读课内外注音读物,学生借助汉语拼音读准字音,在语言环境中了解字义,通过反复见面熟悉常用字的字形,从而主动地认识一部分字,这是不定量的无意识记的字。这样做发挥了师生两方面的积极性,提高了识字的效率,也减轻了学生识字的压力。

四、构建整体优化的教学体系。系统论认为,系统整体与系统部分之间,存在着三种关系,即整体大于部分之和,整体等于部分之和以及整体小于部分之和。这三种关系的不同决定于各部分之间是否具有协同作用。传统的小学语文教学,遵循的是“先识字,后读书,再作文”的线形体系,语文教学各要素之间缺少协同作用,这是造成语文教学“少、慢、差、费”的主要原因。“注·提”实验认为语文教学要着眼于学生语文素养的整体发展,把语文教学的各项任务、内容作为相互联系,不可分割的整体,恰当地处理好各要素之间的关系,使之相互配合、相互促进,产生最佳的协同作用。其表现为:在学生不识字或识字不多的情况下,就借助汉语拼音对学生进行听说读写的全面训练,促进学生口语和书面语的协调发展,构建边读书、边识字,听说读写并行的复线交叉、多维合成的教学体系,从而收到多快好省的教学效果。

目前,对“注·提”实验科学性的研究,还不够深入,此文如能起到抛砖引玉之效,乃笔者所望。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