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走向思想原创的批判

学术简报
2002-02-05 来源:光明日报 张 良 我有话说

理论创新是当前学术界的重要课题。吴炫的新著《中国当代思想批判》(学林出版社,2001)不仅在对批判的观念、方法上,作者有自己独到的领会,而且在一些重大理论命题上,也有与众不同的见解。

哲学上突破了“轻视、消长”这些黑格尔意义上的辩证否定观念。作者认为,辩证否定一是将“两栖动物演变为爬行动物”这种“一般性质变”混同于“猿向人”的“创造性质变”,二是将现代文明看作是比古代文明优越的文明,即否定的螺旋式上升。但这种否定很难说明古代文明和现代文明各有利弊、不同而并立的关系。因此,“本体性否定”是“批判与创造的统一”。其中,“否定中的创造”不能混同于黑格尔的“否定中的肯定”。因为“肯定”不能区分“认同”与“创造”。其次,“实践、自由”这些西方哲学本体论概念,均具有包罗万象的特点,难以区分“模仿性实践与创造性实践”、“认同他人的自由与创造自我的自由”的不同质,这就使“本体性否定”成为对上述西方哲学范畴的一个价值限定和穿越。也即人在认同和依附状态中是非本体性状态,而在离开——建构的状态中才是本体性状态。这就可以有效解释一些学者为什么多阐释而少原创的依附性问题。

由于是对中西方既定思想的批判,所以这种批判也包括对“精华”与“常识”的批判。比如伦理学界有人将“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作为普世伦理来倡导,并且认为是常识。但作者认为,这句话在功能上,会导致“己之所欲,便可施于人”的推论,应该是“己之所欲,亦勿施于人,但可说于人”。也就是说,当代社会的社会关系,只是影响和说话的关系,而不再是、也不应该再是强加和干预的关系。这样,第一句话就需要第二句话来制约。这种对常识的批判具有这样的特点:一是它不是推翻什么,而是发现现有观念相对于当下中国现实的局限;二是它必须建立起什么,并且使原来的观念在建立起来的观念中产生性质不同的作用。按照这种思路,作者认为对儒家精华就可以做很多改造工作。比如“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就应该改造成为“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批则殆”,即思考如果不是批判创造性的思考,而只是接受性思考,那才会是耽误事情的。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