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坚毅探索 踏实创新

2002-02-05 来源:光明日报  我有话说

近日读到孔祥吉新著《晚清史探微》(巴蜀书社2001年出版。下称“《探微》”),觉得这部佳作对帮助我们回答“史学研究如何创新”的要求很有启迪。

启迪之一:创新与实事求是。实事求是,说说容易,真干不易,坚持尤其难能可贵。多年来,孔祥吉先生在史学研究中始终锲而不舍地追求实事求是,扎扎实实地占有资料,特别是对大量的未刊的档案、日记、信札等等“这些构筑历史科学大厦的原始材料”孜孜访求,深入发掘。所以,尽管《探微》已是他发表的第六部专著了,而检阅其中的每一篇,我们都可以明显地感觉到那一股锐意创新的蓬勃朝气。针对着晚清史上一个又一个或迷蒙未明、似是而非的重要史事,或争议已久、迄尚疏忽的学术悬案,都能在宽厚坚实的史料基础上,鲜明地提出他崭新的发现、独到的创见,得到史学界的赞誉。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他以自己的治学经历与丰盛的创新成绩证明了创新只能是在遵循实事求是基础上不断探索的结果。

启迪之二:创新与开拓进取。从《探微》中,我们欣喜地看到,作者在这方面也做出了勇敢的尝试,并取得了令人称赞的成绩。例如,“甲午战争”是晚清史上的一个“老”题目。中国在这次战争中为什么遭败?实力已排名世界第八的北洋海军为什么竟至于全军覆灭?学界已曾作过许许多多的探讨。孔祥吉先生却能开辟新径、又进一步。根据他所发现的北洋水师营务处总办罗丰禄的未刊家信等大批新史料,对罗丰禄这一“北洋水师的灵魂人物”在战前、战时、战后各个阶段的心理活动,进行了细致深刻的具体剖析,令人信服地指出:“北洋海军覆灭的原因,与北洋海军领导层的心态,有着直接的关系。甚至可以说,这是导致甲午战争失败的最重要的因素之一。”他借鉴并运用了心理学的分析方法,来解剖历史人物的心态及其对历史事件的影响。从而不仅加深了我们对甲午战争的真实了解,并且也因此拓展了晚清史研究的内涵广度。这种尝试为史学研究方法的创新找到了一条新的可选途径。

启迪之三:创新与志存高远。从《探微》中,我们首先可以强烈地感受到作者虽然旅居海外,但他身上始终继承并洋溢着中国历代良史一贯秉持的爱国赤忱。例如,对史学界多年来“语焉不详”的台湾民众阻止清廷割让台湾的斗争,他以翔实的史料、犀利的分析、周全的论证,如实地展叙了台湾人民这一场庄严的“为祖国领土和主权完整而进行的斗争”,并充分地肯定了它的巨大历史功绩,即“激发了各族人民的爱国热忱,促进了中华民族的觉醒”,由此填补了晚清史的一段重要空缺。他还郑重地总结了这场斗争的历史经验:“它显示了台湾同胞以民族大义为重,心向祖国,反对分裂的炽热感情。它说明了在现今世界上,没有任何力量能把台湾和祖国分割开来。”作为严肃的历史昭告,将永远值得海峡两岸的全体中国人铭记深思。

孔祥吉先生专攻晚清史。《探微》内各篇论述所涉,上起鸦片战争,下至辛亥革命,涉及晚清的各个重要时期。虽然如此,我们仍可从中清楚地觉察到,正是出于他对祖国现实改革大业的深情关注,在他的晚清史研究中,他最重视的始终是关于近代改革发展进程的研究。他不是笼统地空泛地,而是实际地深入地,通过具体问题的具体分析,来认真总结近代改革的历史经验教训。例如,关于改革的外部环境,他用“新发现的历史文件,探讨胶州湾危机与维新运动的关系”,指出“它确实给了维新派一个发动群众进行变法的机会”,然而另一方面,“变法的领导阶层无论在理论上还是在实践上都还不成熟,组织上亦很不健全。因此维新运动从这种意义说,又是一种‘早产的婴儿’,这种因‘早产’而带来的先天不足,也是造成变法失败的主要原因之一。”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