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享受再发现的快乐

2002-02-07 来源:光明日报 陈力丹 我有话说


《清朝皇位继承制度》杨珍著&nbsp

学苑出版社


从20世纪80年代的电视连续剧《努尔哈赤》,90年代二月河等身的系列清朝皇帝小说,直到本世纪初刚刚热过的电视剧《康熙王朝》,文艺作品成了公众了解清史的主要渠道。在脑子装满了电视剧等提供的清朝皇帝形象后,读到清史专家杨珍的专著《清朝皇位继承制度》。其新颖的研究视角和丰富的新鲜史料,使我产生了解真实历史的渴望。这本书不仅解惑(明知电视剧等媒体提供的“历史”有误而难以核查),更对中国2000多年纷乱的皇位继承制度,梳理出了较为清晰的思路。

皇位继承中充满了激烈复杂的血腥争斗,往往成为影视创作的重头戏。夏、商朝王位继承中“兄终弟及”的观念较浓重。因同辈继位而使继位者在位时间相对短,不利于政策的连贯,于是西周初年改革,王位继承的指导思想确定为“嫡长子继承”,终于形成了较为完善的中国亚细亚社会形态。考察中国的帝王史就会知道,秦以降,真正由嫡长子继位的皇帝并不多,但“立嫡以长不以贤,立子以贵不以长”的观念却融化到人们的血液中,成为一个内在标准。康熙帝不立皇长子胤而立皇二子胤为皇太子,即是因为长子生母是妃,而二子的生母是皇后。

在漫长的中国皇权统治史中,尽管皇权至高无上,但仍然存在着储权和相权对皇权的制约。储权、相权与皇权的明争暗斗,构成了中国皇权史最富戏剧色彩的背景,当然也被现在的影视创作看重。明朝朱元璋废除相权,由皇帝直接掌管朝政;清朝从康熙帝晚年实际上秘密建储,到雍、乾、嘉、道四代秘密建储形成制度,则废除了储权。于是,中国的皇权达到了绝对专制的顶点。宫廷和官僚统治系统内部,因此似乎“稳定”了近200年,但是正如该书所分析的:“皇帝一个人决定王朝的前途和命运,因而潜伏着巨大的危机与冒险性。”

清朝的皇(汗)位继承,从建立在部落民主制残余基础上的汗(皇)位推举制,较快地转变到尝试嫡长子继承制(康熙),失败后又较快地转变为成功的秘密建储制(雍、乾、嘉、道),这些改革发挥满汉文化结合的优势,用尽了亚细亚社会形态下的中国皇权体制的资源。既然这种资源已经近乎枯竭,一旦封闭的条件被打破,便开始了迅速解体的过程。慈禧太后通过懿旨确立嗣君(光、宣),不过是中国皇权制度最终的苟延残喘罢了。

这本书运用众多史料(包括130多条由作者译校的满文档案材料和传教士的英文材料),全面而详尽地考察了清朝皇位继承制度多次转变中几乎所有的因素,把它置于中国2000多年皇权史的发展框架中来分析其特点。看了那么多的清史影视和小说后,再读此书,书中数不清的清朝宗室人物和相互关系的情节,显得特别具有吸引力。因为脑子里的文艺形象和情节与真实历史的碰撞本身就会产生阅读的欲望。当弄明白了前者如何张冠李戴,或如何“瞎编”后,那种了解到真实历史的兴奋感,似乎比欣赏清史题材的文娱作品的兴奋感更值得追求。例如,努尔哈赤留下遗嘱令大妃陪葬,实属出于他本人的嫉妒与偏狭,并非《努尔哈赤》描述的,与汗位继承有关;雍正继位,本质上仍属夺位的范畴,《雍正王朝》所描绘雍正继位的具体情景,则查无实据,等等。

读这本书,你会恍然大悟,会微笑,会看下去,会有再发现和感到充实。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