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图书还能吸引多少“眼球”

2002-02-07 来源:光明日报 魏玉山 我有话说

时代的进步使人们接受外部信息的渠道愈加丰富,面临多种媒体的选择,图书究竟还能吸引多少“眼球”?中国出版科学研究所日前完成的“国民阅读与购买倾向”抽样调查,在全国范围内随机抽取了18个城市及所属农村的4500个样本进行入户调查,结果显示,在多种媒体抢夺受众的情况下,国民对图书的热情不减反增,国民对图书的接触率(每天接触图书的人数除以调查总人数)由1999年的37.8%增加到2001年的38.9%。而与此同时,其他传统媒体,包括电视、报纸和期刊的接触率却呈下降趋势(电视的接触率由92.3%降到90.7%,报纸由53.7%降到49.8%,期刊由38.8%降到36.7%)。

毋庸置疑,我们已经并正在经历着一场媒体变革,读者专宠图书的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然而值得欣慰的是,图书依然拥有广大的忠实的读者。在中国出版科学研究所1999年和2001年先后进行的两次“国民阅读与购买倾向”抽样调查中我们发现,与国民对图书的接触率同时增长的还有国民家庭藏书量,1999年调查时,总体的藏书率占识字居民的62.5%,2001年这个比例上升到了68.4%;1999年调查时识字居民的家庭平均藏书量是71本,而到2001年时增加到了81本,特别是城镇居民的家庭藏书量有较大的增长。

图书是早期出版业的唯一产品,也是现代出版业的主要产品,因此图书需求的多少,直接关系着出版业的荣衰。中国是世界上出版历史最悠久的国家,出版史绵延3000年。支撑中国出版业经久不衰且日益发达的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国人对图书收藏和阅读的崇尚与热爱,季羡林先生曾经说,中国是世界上最喜藏书和读书的国家。古人藏书的目的主要是收藏、传抄,今天由于图书的大量复制和广泛流通以及公共图书馆的日渐发达,单纯以收藏为目的的藏书家有所减少。在上述两次调查中,每次只有1.5%的被调查者购书是为了单纯的收藏。阅读和使用正成为国民藏书的首要目的,而在一定意义上,这决定了图书出版的未来,也决定了出版业的发展规模与发展方向。

图书接触率的上升和藏书量的增加,一个重要因素是国民对读书的重要性的认识发生了变化。1999年进行首次国民阅读与购买倾向调查时,有85.8%的被访者认为“读书越来越重要”,有3%的被访者认为“读书越来越不重要”,但是在2001年的调查中,认为“读书越来越重要”的人上升到了92%,而认为“读书越来越不重要”的则下降到了1.8%。以上变化传递出的都是对出版业发展利好的消息,即在日益丰富的媒体中,图书依然吸引了相当多的“眼球”,并且在多种媒体的竞争中并非处于劣势;居民家庭藏书日益增加,已经成为出版业持续发展的重要动力;更多的人认为读书越来越重要,他们会为需要的图书支付更多的费用,他们会为出版业的发展注入持久的能源。

当然调查也发现了另外一方面信息,比如国民的图书阅读率(是指每月至少有一次读书行为的读者总体与总人口之比,也是反映国民读书的指标之一),1999年第一次抽样调查时为55.99%,这个指标是比较高的,甚至高于日本20世纪90年代中期的水平,但在2001年的调查中这个指标却降至46.3%。图书阅读率降低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最主要的是现代社会工作节奏加快,竞争加剧,许多人无暇静下心来读一本书,所以在首次调查时,有37.8%表示不阅读是“没有时间”,但是到第二次调查时这一比例上升到了41.2%。这样的变化需引起注意。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