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校园文化潜移默化的教育

2002-02-07 来源:光明日报 李伟明 我有话说

校园文化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是相互贯通的,具有某种一致性。从目标来看,它们都旨在育人。即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发展社会主义的高等教育事业,培养社会主义的一代新人。

创建优良的校风、学风。校园文化的核心内容是群体主导价值观,它集中体现在学校的校风、学风之中。校风和学风是学校在长期办学过程中形成的具有鲜明学校特色的思想行为作风的治学精神、治学态度、治学方法,是一个学校的“性格”,能对大学生发生经常的、潜移默化的影响,对大学生的成长至关重要。优良的校风、学风能激励大学生自觉地培养爱祖国、讲奉献、重道德的高尚情操和严谨、求实、勤奋的治学态度。

坚持爱国主义教育。校园文化一定要用代表时代发展和推进社会进步的主流文化,引导大学生健康成长。爱国主义就是代表时代发展和推进社会进步的主流文化,是社会主旋律是民族团结的最大凝聚力,是深层次的价值观念和精神情感高层次的根本标志,是校园文化品位最高的集中反映,是校园文化的永恒主题。

坚持以育人为目的。在校园文化建设中,要始终坚持以育人为目的,融活动的多样性、趣味性、思想性、知识性于一体,使大学生既增长知识,又陶冶情操,既丰富校园文化生活,又达到育人目的,要充分利用学校的人才资源优势,聘请有影响的专家、教授为大学生开设文、史、哲、经、音乐、美术等多方面的系列讲座,开展多形式,高品位,健康生动、高雅的校园文化活动,把育人贯彻始终。

坚持以社团为龙头。社团活动在校园文化建设中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要本着积极扶持,稳妥发展的原则,组建各种协会、社团等组织,并加强对这些学生社团活动的引导和管理。一方面,要鼓励和创造条件,开展健康的积极向上的社团活动,使其成为开拓视野、增长才干、培养创造力、扩大信息流通渠道,提高文化素质,增强团结协作精神、焕发青春和热情的校园文化活动场所。另一方面,要加强引导、参与社团活动,指导社团工作,对不健康、有问题的社团及其活动要及时发现和纠正。

建全和完善各项规章制度。校园文化的一个重要方面是制度建设。系统完善教学制度和公约规范,不仅有利于维护学校正常的教学、工作和生活秩序,而且可以强化积极向上的群体价值观还能对大学生的思想、行为起重要制约作用,使其生活在各种有益的规范中,有章可循。学校制定落实规章制度应围绕培养人才这一总体要求并使之有助于学校的思想政治工作的开展。

大力提高校园文化的层次。作为培养社会主义高级专门人才的高等院校,要积极引导大学生分辨文化的精华与糟粕,,防止他们不辨良莠、生吞活剥地去接受某种文化。必须有计划、有目标地加强高层次的校园文化的建设,推动校园文化向高层次发展。要通过校园文化节、艺术节、学术节、科技节、文化周等活动,营造浓厚的校园文化氛围,要用高雅的文化滋润学生的心灵,反对和抵制庸俗、低下、粗俗以致颓废的文化占据校园文化阵地。

加强校园文化的组织管理。校园文化越来越成为学校建设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学校党政领导要把校园文化列为重要议事日程,应确立由一名校级领导分管,做到校园文化建设有规划、具体工作有部署、工作过程有检查、学校工作总结有校园文化方面的内容。此外还要加强校园文化的积极管理和协调综合工作,还应成立由有政治责任感、文化素质高、业务能力强、管理经验丰富的干部组成的专门负责校园文化的机构,进行校园文化建设的理论探索和研究,并在实践中积极引导校园文化建设向有利于思想政治教育的优良、健康、高雅的方向发展。对于那些粗俗、不健康的低级文化趣味及时加以抵制,寻找在进行校园文化建设的过程中加强对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途径,创造良好的育人氛围,做到育人于自然。教人与无形。

充分发挥教师的积极作用。要达到校园文化建设的真正目标,教师的作用尤其显著。因为,一方面,教师传道授业、解惑示范的职业角色,决定了他们是对学生有楷模作用的文化传播者,另一方面,从学校自身的发展来看,他又是一种较稳定的校园文化建设的主体,教师的知识水平、人格素质、品行作用是构成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学生知识的接受,价值观的形成乃至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起着关键性的作用。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