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增加农民收入的对策思考

领导干部论坛
2002-02-12 来源:光明日报 李学春 我有话说

增加农民收入,是农村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特别是在我国加入WTO、国外农产品将对我国农业造成很大冲击的情况下,这项工作就显得更加迫切。为此我们必须采取有效措施,不断探索增加农民收入的新思路。

首先,要加快农村城镇化,大力发展乡镇企业和第三产业,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务农的人少了,才有条件扩大经营规模,使用先进的生产工具和科学技术,提高劳动生产率,增加收入。推动农业人口非农化的当务之急是要建立城乡统一的劳动力市场,取消各地对农村劳动力在城市就业中的歧视性政策,消除城乡壁垒,让农民进城务工经商,使农民真正享受与城镇居民同等的待遇,引导农村劳动力的合理有序流动。同时,要加快小城镇建设。建设小城镇是走农村工业化和城市化的重要举措。各级政府都要把小城镇建设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规划,明确小城镇发展的布局、规模,制定小城镇吸引农民的相关政策,最大限度地调动农民建设的积极性。要继续把乡镇企业作业吸纳农村剩余劳动力的重要渠道,为了扩充乡镇企业的就业容量,乡镇企业要适应国内和国际市场竞争的要求,对产业结构进行战略性调整,在对原有乡镇企业加强技术改造和企业管理,增强其发展潜力的基础上,把农产品加工业和服务业作为下一步乡镇企业发展的重要内容,使乡镇企业成为农业生产的“龙头”。

其次,要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提高农民的组织化程度,增加农民收入。当前,农业生产组织结构的突出问题是以一家一户作为生产单位,农户经营规模小,制约着农业劳动生产率和商品率的提高。千家万户的小生产面对千变万化的大市场,要实现“惊险的一跃”,风险性是很大的。从现阶段的情况来看,解决这一矛盾的主要途径在于实施农业产业化经营。农业产业化经营以市场为导向,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依靠各类龙头企业和组织的带动,将生产、加工、销售紧密结合起来,实行一体化经营。这种经营方式,将改变只从事原料生产的传统农业,提高农业的整体效益,增强农产品的国际市场竞争力。特别是龙头企业一头连着市场,一头连着农户,可以把市场信息、适用技术、管理经验及时地传递给农户,有效地解决分散的农户经营与大市场的连接问题,促进产销衔接和农业结构调整。

第三,要依靠科技,推进农业科技进步和创新,促进农民增收。农业科技进步是推进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的重要条件。我国农村教育水平很低,农民的科学文化素质不高,农民初中文化程度以下的比重很大。因此,必须重视提高农村人口的科技文化素质和农民科学技术的培训,要把教育的重点放在农村中小学教育和成人教育,建立多渠道、多层次、多形式的农民技术教育培训体系。要组织农民学习先进应用技术、提高农民的知识水平、专业技能和安全生产知识,做好农村科普工业。要把培训的重点放在农作物的优质、高产、高效技术,农产品精深加工及综合利用技术、农产品贮藏、保鲜、包装技术,生态环境建设保护技术等方面。

第四,要继续加大扶贫开发力度,提高低收入人群的自我发展能力。我国农村扶贫开发成效显著,农村极端贫困人口由改革初期的2.5亿人减少到目前的3400万人,贫困发生率由33%下降到3.7%。因此,从整体上讲,我们已经基本解决了中国的温饱问题。但解决了温饱不等于消灭了贫困,现在不少地区农村人口收入不高,生存能力和自我发展能力还很弱。缓解和消除贫困仍然是今后的一项长期任务。必须“按照集中连片的原则,把贫困人口集中在中西部少数民族地区、革命老区、边疆地区和特困地区作为2001年至2010年扶贫开发的重点,并确定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集中财力、物力和人力,实行统筹规划,分年实施,分类指导,综合治理。”根据国家财力和地区发展情况,在今后一个时期,应进行分类扶贫。对经济实力相对较强,贫困人口相对较少的东部地区,扶贫投入地方财政负担,并着手建立农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对经济实力一般,贫困人口分布连片的中部地区,宜实行中央和地方财政共同负担扶贫投入;对相对落后,贫困人口较多,贫困地区较集中的西部地区,特别是少数民族地区,把扶贫同西部大开发战略结合起来,扶贫投入应该由中央财政负担。(作者系中共金昌市金川区委书记)

 

[值班总编推荐] 维护教育公平需要久久为功

[值班总编推荐] 习近平会见德国总理朔尔茨

[值班总编推荐] 【院士谈科技自立 ...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