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发展中美建设性合作关系

2002-02-19 来源:光明日报 本报记者 叶蓁蓁 我有话说

本月21日至22日,美国总统布什将对我国进行工作访问。此次访问恰逢中美《上海公报》发表30周年。我国资深外交家、前驻美大使李道豫就此接受了本报记者的专访。

1972年2月,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打开了中美关系的大门。两国发表了中美《上海公报》,奠定了两国关系发展的重要基石。李大使用“风风雨雨、起起伏伏”来形容中美关系30年的历史。他认为,最近十几年的中美关系,波折之多、变幻之莫测,在国际关系史上是罕见的。但是,他特别强调,无论两国关系遇到什么样的波折,最终都没有导致双边关系破裂,并且在总体上保持了向前发展的势头。

是什么原因造成了中美关系这种独特的现象呢?尼克松1972年访华刚下飞机时向周恩来总理说的第一句话是:“我是为美国的利益而来”。李大使说,这句话不但说明了尼克松冲破阻力打开中美关系的原因,同样可以说明30年来中美关系持续发展的原因。两国关系的发展符合美国的利益,也符合中国的利益。

他说,中美两国的共同利益在经贸领域表现得最为直观。世界上最大的发达国家和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之间存在巨大互补性。中美建交后,两国经贸合作潜力迅猛释放。2001年,中美贸易额超过800亿美元,美国是中国的第二大贸易伙伴,也是对华投资最多的国家,中国是美国的第四大贸易伙伴。这些数字与事实,一方面说明美国企业需要中国这个庞大市场,并希望在中国投资获利,美国消费者需要中国商品,另一方面也说明美国市场和资本对中国经济同样重要。

“中美两国在许多重要的战略领域同样存在广泛的共同利益。”李大使强调说。首先,两国都希望看到世界以及亚太地区保持和平、稳定、繁荣,这是最基本的共同利益。其次,两国在反对恐怖主义方面有共同点。中国政府早就充分认识到了恐怖主义的危害,坚决反对一切形式的恐怖主义,并在打击恐怖主义方面与其他国家展开了广泛合作。在“9·11”恐怖事件之后,中美两国在反恐问题上也进行了合作。不过,我们反对在反恐问题上实行双重标准。中美两国在解决地区冲突、军控、裁军、防止大规模杀伤性武器扩散、以及保护环境和打击跨国犯罪等诸多方面,也都有共同利益。

在指出中美共同利益的同时,李大使也坦承,两个大国不可避免地存在分歧,有些是重大分歧。他认为,中美国情不同,有分歧是正常的,关键是要相互尊重、平等相待,要在求同存异中共同推动两国关系。只要双方相互尊重,通过平等对话经常交换意见,中美关系就能稳步向前发展。

李道豫说,江泽民主席与布什总统去年在上海就中美发展建设性合作关系达成了共识,从战略高度为两国关系的发展设定了正确方向。去年上半年,美国有一些人怀疑中美有合作的可能,散布中国威胁论,这对两国关系是有害的。事实证明,发展中美建设性合作关系,是历史发展的需要,符合两国人民的利益,也符合世界人民的利益。

李大使强调,台湾问题是中美关系的核心问题。中美3个联合公报都贯穿一个基本原则,即中国只有一个,就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只要这一原则得到遵守,中美关系就平稳发展。反之,中美关系便遭到挫折。因此,要使中美关系健康发展,首先必须按照中美3个联合公报,认真贯彻一个中国的原则及联合公报中关于逐步结束对台军售等问题的明确规定。

他说,中美3个联合公报是双边关系的基石,也是发展中美建设性合作关系的基础。他相信,只要双方牢牢把握两国的共同利益,按照3个联合公报妥善处理两国关系,特别是台湾问题,中美关系就能不断向前发展,中美建设性合作关系就能结出硕果。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