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于光远:八十七岁的电脑迷

2002-02-27 来源:光明日报 本报记者 蔺玉红 我有话说

图为于光远正在电脑前工作。蔺玉红/摄


见过60多岁的老人学电脑,没见过87岁的长者迷电脑,而且还建起了自己的个人网站。

春节前一个午后,著名经济学家于光远先生对电脑和网络的热情让记者大开了一次眼界。

“直到去年年底,如果不离开家门,我还能保持每天工作12个小时,除去会客、吃饭、睡觉外,基本上都在电脑旁。”谈起电脑,于老的话匣子一下子就打开了。“我现在基本上是在电脑上写东西,已经彻底换笔了。”

于老的秘书胡冀燕对记者说:“现在于老已不太喜欢读印在纸上的文字了,有需要他改的稿子,他一定要让我们给转成电子文档,他才肯看。”

“于老用什么输入法?”

“用全拼,都是现学的。我的右手有两个手指伸不太直,不灵活,打不了太快,但正好有时间思考。”说着,于老抬起他的右手给我看。

“您的电脑有过被病毒入侵的经历吗?”我问道。

“有哇。有一次,我正在写东西,输入后出来的文字突然间全变成了乱码,我赶紧对女儿大喊,快来救火!快来救火!”说到这儿,于老会心地笑了。

于老说他是从1999年7月84岁生日起,在家里掀起这场“现代化”行动的,“再不学,真要落后于时代了。”他说。

2001年,在于老86岁生日的那天,他的“现代化”进程又向前迈进了一步,在朋友的帮助下,他开通了“于光远网站”:www.yuguanyuan.net。

“在国内外,我有很多朋友,每次大家来信都很关心我的近况。建一个自己的网站,亲朋好友从网上就可以随时了解到我的状况了。现在我把为网站提供报道作为每天都必须注意的事情。”

在于老的个人网站,记者不仅看到“我的简历、我的近况、我的旧著”等栏目,还看到他的《关于开通第一件电子商务项目的通知》。通知中说,他想尝试着把《于光远坐轮椅走天下》一书作为商品拿出来,和愿意接受这件商品的单位或个人进行接洽。

其实,于老的现代化“武器”远不止这些。“除数码相机还没有备齐,我的口袋里什么都有。”于老抬手指了指窗台上他的一个小包说:“手机、商务通、助听器、备用电池……”“光手机他就有三个,前不久他还成了133网换机者中年龄最大的用户。”在一旁的于夫人禁不住插话道。

“现在我们有三个网:电视网、因特网和电话网,对三网合一我很赞成。”于老说到这里显得很激动,眼神中浮现出一种年轻人才有的那种神情:“现在上网还是要通过电话线,太慢,将来要是能摆脱电话线的束缚,那就更快、更自由了。”

“从经济学上来讲,有三种消费品:一种是喝水、吃饭,用于劳动力的再生产。第二种是飞机、汽车、高速公路和通信。第三种就是信息。我使用电脑是一种消费,但劳动生产率提高了,消费直接变成了生产力。信息产业是第三种生产力,这是使社会发展变快的根本原因,知识经济是影响世界历史、改变世界发展规律的经济。”于光远老人对此深有体会。

2001年,坐在轮椅上的于光远不仅走了20来个城市,还出版了《于光远短论集1977-2001》(四卷240万字)、《吃喝玩_生活与经济》、《跨越世纪门槛》、《朋友和朋友的书(二)》等多部论著。

2002年,于光远还在不断地想自己“还要”做些什么工作。他说:“‘我要……’,并没有什么坏处,现代化更是如此,但是有一点要记住:和现代化做斗争,没有不失败的!”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