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宁夏农业灌溉正告别“大锅水”

2002-02-27 来源:光明日报 本报记者 庄电一 我有话说

宁夏是我国缺水的省份之一,人均占有水资源只有全国平均水平的十二分之一。由于得黄河灌溉之利,宁夏的引黄灌区才有了塞上江南的美誉。在这只占宁夏总面积20%的土地上,居然生产出宁夏80%以上的粮食。引黄灌区在宁夏的经济社会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就某种意义上说,没有引黄灌区,就没有宁夏的今天。“有水一片绿洲,无水荒漠一片”。这两种对比鲜明的景象在宁夏同时存在,从两个方面说明了水对宁夏的特殊作用。

然而,长期以来,宁夏又是个浪费水比较严重的地区。水资源紧缺与水资源浪费这两种相互矛盾的现象,在宁夏长期共存。由于大引大排、大水漫灌、跑冒滴漏而造成的水资源浪费,几乎自有引黄灌溉历史以来就存在了,而且一直延续到当代。落后的用水观念和落后的灌溉方式,使宁夏农业灌溉用水的利用率到2000年还只有37%,这比全国平均水平低了近8个百分点,还不到发达国家的一半。宁夏引黄灌区亩均引水1380多立方米,而水稻灌溉每亩竟高达2200立方米。灌区农民一直缺乏节水意识。在干渠上游的人认为:“水从门前过,谁淌都没错。”在干渠下游的人想:“只要种上田,怎样也能灌”。

2000年,宁夏下决心调整了农田灌溉的水价,农民的节水意识大大增强,取得了全年节水10%的重大成果,受到社会各界的好评。但是,有关部门也清醒地看到,有不少地区仍然沿用长期形成的一条斗渠、一个村甚至一条支渠、支干渠按人口、按地亩平均分摊水量、水费的做法。这种依然喝“大锅水”的现象,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农民节水的积极性,也影响了节水措施的落实。自治区副主席陈进玉说:“不从根本上解决‘大锅水’的问题,节水就难以取得应有成效。”要抓节水,必须先解决“大锅水”的问题!

自2001年起,宁夏水利管理部门针对部分自流灌区支渠以下基本无量水设施、仍然按亩均摊水费的状况,决心跳出传统管水、用水的思维和方式,用市场经济的观念去认识、指导节水灌溉工作,建立政府宏观调控、市场经济运作、群众积极参与的新型管理体制。他们在引进推广新技术、新设备、增加灌区管理科技含量的同时,注重改善测量技术和手段,利用计算机辅助水量调度、资料分析和灌溉管理,建立具有先进科技水平的灌溉管理系统、水量调度通讯指挥系统、水情遥测遥控系统、地理信息系统。与此同时,自治区水利管理部门和各市县政府鼓励农民成立用水协会,让农民直接参与用水管理,充分调动广大农民群众管水、节水的积极性。有关部门决定,让农民对支渠以下的农田水利工程和排灌实行自我管理、自我维持、自主经营,划小计量单位,通过作物分区种植、按时段轮灌、按时间用水等方式,逐步实现科学计费,向“大锅水”告别!

为将各项节水措施落到实处,自治区水利管理部门决定在市县和水管单位中建立节水灌溉奖罚激励机制:对没有认真执行引用水计划,超引、超用水的,加大处罚力度;对少引、少用水成效显著的,实行重奖。使先节后用、节约归己,超用补偿、先补后用、超用加价、节水得利逐步变为现实。

各种节水措施已经收到明显成效:2001年,宁夏在上一年已经节水10%的基础上,又节水7%,超额完成年初确定的5%的节水目标。这对减轻农民负担、促进农民增收、稳定农村经济起到了重要作用。最近,自治区政府对节水成绩突出的县市区进行了专门表彰。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