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全国政协九届五次会议在京开幕

共商国是 建言献策 履行职责
2002-03-04 来源:光明日报  我有话说

3月3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九届全国委员会第五次会议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开幕。图为党和国家领导人江泽民、李鹏、朱镕基、李瑞环、胡锦涛、尉健行、李岚清步入会场。新华社记者鞠鹏/摄


新华社北京3月3日电神州三月,春风浩荡。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九届全国委员会第五次会议今天下午在人民大会堂开幕。2000多名各族各界政协委员汇聚首都,共商国是、建言献策,履行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的职责。

政协九届五次会议是本届全国政协的最后一次全体会议,是中共十六大召开之前的一次重要会议。

盛会的人民大会堂红旗招展,气势恢弘。万人大礼堂内,灯火辉煌,象征全国各族人民大团结的政协会徽悬挂在主席台正中,十面鲜艳的红旗分列两侧,格外醒目。

全国政协九届五次会议应出席委员2267人,实到2082人,符合法定人数。

下午3时,全国政协主席李瑞环宣布大会开幕,全体起立,乐队奏响雄壮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

全国政协副主席叶选平、杨汝岱、王兆国、阿沛·阿旺晋美、钱伟长、任建新、宋健、李贵鲜、陈俊生、张思卿、钱正英、丁光训、孙孚凌、霍英东、马万祺、朱光亚、万国权、胡启立、陈锦华、赵南起、毛致用、白立忱、经叔平、罗豪才、张克辉、周铁农、王文元,秘书长郑万通在主席台前排就座。

党和国家领导人江泽民、李鹏、朱镕基、胡锦涛、尉健行、李岚清等在主席台就座,祝贺大会召开。

在李瑞环主席主持下,大会首先审议通过了政协第九届全国委员会第五次会议议程。

全国政协副主席叶选平受常务委员会委托,在会上作了全国政协九届常委会工作报告。叶选平说,过去的一年,是新世纪的起始之年。在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中共中央领导下,我国“十五”计划开局良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成就显著。在国家各项工作不断推进的形势下,人民政协工作取得了新的进展。一年来,政协全国委员会常务委员会围绕国家中心工作,把握团结、民主两大主题,切实履行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职能,组织落实政协九届四次会议所确定的各项任务。广大委员认真履行章程规定的权利和义务,珍惜政协委员的荣誉,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在本职岗位和政协组织中努力工作,为促进国家的改革、发展和稳定,作出了应有的贡献。

叶选平从7个方面总结了去年的工作:学习贯彻“七一”讲话和中共十五届六中全会精神;围绕实施“十五”计划建言立论;为维护群众利益和社会稳定献计献策;深化反映社情民意工作;加强与港澳台侨人士的团结联谊;开展多层次的对外友好交往活动;通过总结经验推动工作。

叶选平说,2002年是我国发展历史上非常重要的一年。新的形势和任务对政协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们应当增强忧患意识、大局意识和责任意识,更加切实有效地推进政协工作,不辜负人民的厚望与重托。

在新的一年里,常委会要进一步组织和动员参加人民政协的各党派团体和各族各界人士,在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中共中央领导下,以邓小平理论为指导,按照“三个代表”的要求,继续深入贯彻中共十五届五中、六中全会精神,坚持和完善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牢牢把握团结和民主两大主题,自觉服从和服务于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切实履行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职能,努力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为实现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目标,维护团结稳定的政治局面,促进祖国和平统一大业,作出新的贡献。

全国政协副主席罗豪才受常委会委托,向大会作全国政协九届常委会关于政协九届四次会议以来提案工作情况的报告。他说,政协九届四次会议以来,政协委员、各民主党派和有关人民团体,认真履行人民政协职能,围绕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大问题和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运用提案形式积极建言献策,共提出提案3737件。提案委员会对这些提案进行了审查,共立案3566件,其中,八个民主党派和全国工商联58件,政协专门委员会1件,界别小组33件。未予立案的有171件,已转委员来信处理。提出提案的委员1845人,占委员总人数的79.8%。截至2002年2月20日,已办复提案3527件,占全部提案的98.9%。

在主席台就座的还有丁关根、田纪云、李长春、李铁映、吴邦国、吴官正、迟浩田、张万年、罗干、姜春云、贾庆林、钱其琛、黄菊、温家宝、曾庆红、吴仪、乔石、刘华清、荣毅仁、邹家华、帕巴拉·格列朗杰、王光英、布赫、铁木尔·达瓦买提、吴阶平、彭珮云、何鲁丽、周光召、曹志、丁石孙、成思危、许嘉璐、蒋正华、司马义·艾买提、王忠禹、肖扬、韩杼滨以及王刚、何椿霖等。

中共中央、国务院有关部门负责人应邀列席今天的开幕大会。各国驻华使节应邀旁听了开幕大会。

开幕会议结束后,全国政协主席李瑞环,副主席叶选平、杨汝岱、王兆国、陈俊生、张克辉,秘书长郑万通,会见了新增补的九届全国政协委员。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