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在扩大内需中稳步前进

今日三人谈
2002-03-06 来源:光明日报  我有话说

特邀嘉宾:林兆木委员(国家计委宏观经济研究院研究员)
吴瑞林代表(江苏省副省长)
何立峰代表(福建省委常委、福州市委书记)

主持人:本报记者丰捷高建进陆彩荣

主持人语:国内外经济发展的形势表明,今年我国经济发展对内需的依赖程度将呈上升趋势。愈加开放的中国如何在扩大内需中稳步前进?这是一个时代的课题。记者分别约请了不同岗位的三位代表、委员,就这一主题进行了交流。

林兆木:实现经济增长的根本之策

扩大内需的方针政策已经使我们成功抵御了亚洲金融危机的冲击,遏制了通货紧缩的趋势,成为国民经济持续较快增长的强大动力。实践证明,扩大内需的方针是用发展的办法解决前进中问题的必然选择。

今年是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的第一年,经济发展将面临更为复杂而严峻的国际经济环境,如何确保我国经济继续沿着稳定增长的轨道良性前行,是一个重大课题。党中央科学决策,确定了坚持不懈扩大内需的方针,并提出将扩大内需与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相结合、与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相结合、与增加就业相结合、与改善人民生活相结合、与可持续发展相结合,这就使扩大内需成为长短期目标相结合,宏观调控和改革发展措施相配套的较为完整的政策体系。

在告别短缺经济,大多数商品出现供过于求,需求成为制约经济发展主要因素的情况下,实现经济增长的根本之策,就只能是扩大需求。我国是一个拥有近13亿人口的大国,国内市场极为广阔,无论是从发展经济的目的看,还是从经济增长的动力看,内需都是基本的、主要的。这也是大国经济的特点。

尽管我国已初步进入小康社会,但经济发展水平仍然比较低,基础设施建设、改善人民生活都还有很多事要做,因此,投资需求和消费需求的潜力巨大。当前在美国、日本、欧盟三大经济体同时进入低速增长的情况下,国际经济环境有很多不利因素,但我们有庞大的市场,有较高的储蓄率和改革开放20多年积累的强大的物质基础,只要我们把扩大内需搞好,还是能保持较好的发展速度的。

同时,我们必须认识到,经济发展立足于国内需求,与对外开放、千方百计扩大出口绝不矛盾。扩大对外开放可以使我们通过国际贸易获得比较效益,可以更好地利用国外市场和资源,促进我国经济发展。我国经济的外向依存度已经达到40%多,在需求制约经济发展的情况下,发动内需和外需两个马达,总比一个马达对经济发展的拉动力大。在经济全球化的大趋势下,只有扩大内需与扩大对外开放双管齐下,才能不断促进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

吴瑞林:增加老百姓的终端消费

扩大内需首要的是要增加老百姓的终端消费。终端消费的背后是收入分配问题,重点要放在中低收入群体尤其是弱势群体上。关键是要转变观念,增加其收入,促进社会消费升级换代。

在城市,当前特别要关注中低收入人群的收入问题,做好社会保障工作。在农村,最突出的问题是要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在这方面要做好加减法,所谓“加法”就是大力发展农产品深度加工和综合利用。所谓“减法”,就是要减轻农民负担,做好农村税费改革这篇大文章。

在启动消费市场方面,国家要结合培育消费热点,大力发展消费信贷。在收入分配上,重点应放在即期效果上。投资方向要重视生产性投资,重视即期拉动,在投资结构方面,要重视技术改造,促进品种、规格、质量的升级换代;并辅以必要的财税和金融政策性调整。同时,老百姓也要转变消费观念,消除消费心理障碍。

何立峰:“走出去”“拉进来”并重

随着我国加入WTO,新一轮对外开放的热潮已经到来,内需市场与海外市场已日渐交融,不可能截然分开。这就要求我们要同时抓好内外两个市场,采取“走出去”外拓市场、“拉进来”做大总量,以“两手抓”来激活经济活力,目的就是促进经济快速发展与居民收入稳步提高。

在海外市场不景气的国际背景下,我国必须采取积极扩大内需市场的应对策略。扩大内需,就要做好培育与保护内需市场,就要争取增加社会的投资需求和老百姓的消费需求,归根到底就是要提高社会购买力。

特别要采取有效措施积极应对。加紧研究内销市场,以市场为导向,及时调整产业结构;强化商品的科技含量,积极推动科技进入有市场的商品经济之中;加大体制改革力度,形成规模生产与规模效益;加强现代企业制度建设,提高企业竞争力。为了实现这些目标,政府要积极转变职能,减少审批程序与内容,加快审批速度,变指挥型政府为服务型政府。

扩大内需,绝不能回避竞争;保护内需,只能采取积极手段。我们只有搞出品牌,发扬特色,提高竞争力,搞好内需与外销,才能促进经济发展。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