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心系患者 造福苍生

2002-03-09 来源:光明日报 华铿 我有话说

生命的奥妙在于不断地追求和奋进,如果心灵犹如一泓不起涟漪的平静的湖水,那么,生命也就意味着完结了。

——题记

世上有些事,穷者知而富者不知;愚者知而智者不知;病者知而健康者不知。在抗癌治癌的那条布满荆棘的漫漫长路上,有志者用自己的心血为人类解除顽症的痛楚和折磨。郑伟达教授就是这样一位矢志解除癌症对人类巨大威胁的医师,他以认真执著的开拓与求实的精神,探索出一条以中医抗癌治癌的金光大道。如今,这位福建省著名的科技实业家的名字和他研制的中国新一代抗癌治癌纯中药制剂“慈丹胶囊”早就声誉鹊起,美名远播。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最新统计:目前,全球癌症病人已超过2000万。中国每年癌症患者多达近120万人,平均每40秒钟要死一个癌症病人,我国城乡居民的癌症死亡率跃居各种疾病死亡率之首。

人类与癌症的斗争始于数千年之前,我国在殷商时代,就有对肿瘤方面的文字记载,殷墟的甲骨文上已有“瘤”的病名;早在二千多年前,医学典籍《黄帝内经》就记载了它的罪恶;后世的医家,也曾不断地记下它的劣迹和魔影。

郑伟达在多年行医中,接触了不少癌症患者,那些病人谈癌色变的场面和患癌症化疗时的强烈反应,以及那些殷殷的目光,在他的脑海中刻下了深深的烙印。一种医生的责任感从他心扉油然而生,他决心要用华夏宝贵的医药知识,打破生命的禁区,扼住癌魔的咽喉。

1991年,郑伟达教授在各级科技、卫生等部门的支持下,聘请卫生部原中医司司长吕炳奎教授担任总顾问,开始了对化瘤新药“慈丹胶囊”漫长的研究历程。有了施展拳脚的阵地,并不意味着看到成功的笑容,郑伟达全力遨游在我国经典医学专著中,他的卧室成了书房,书架装满了便放在床上、过道上。房间里除了书还是书,他每晚都要把一天的工作情况记在行医日志里以便查验,记完后便分析,然后又挑灯夜读反复钻研。

郑伟达深深地感到:癌魔,随时随地会将成千上万的人推进鬼门关,残酷地吞噬着无数人的性命,而且,在每个癌症患者周围,又牵动着多少亲朋好友之心。一个癌症病人的死亡,不仅是其本人的不幸,也给家庭带来了莫大不幸和灾难。癌症死亡率如此之高,主要是至今为止,全世界还没有出现治癌的“特效药”。目前较为有效的疗法是对早期癌症患者施行手术治疗。但是,难的是必需要早期发现。当今,诊断癌症并非易事,多数癌症一经发现、确诊,往往已是失去手术适宜时机的中晚期了。此时,一般医院只能采取放射疗法、化学疗法和支持疗法。放射、化疗在攻击癌细胞的同时,往往相应地杀灭了大量正常细胞,使病人的免疫功能以至生存能力日趋下降,机体逐渐衰竭,反而促进癌的恶化、扩散、转移,导致早日死亡。放疗、化疗的这些毒副作用,是目前医学专家们深感棘手的难题。虽有“免疫疗法”的出现,但也尚未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西方部分医学专家又开始把目光投向“同类疗法”(亦称顺势疗法)。这种疗法应用天然药物(植物、矿物、动物),改善病人的免疫系统功能,提高病人的机体免疫抵抗力,激发病人自身的扶正祛邪能力,同时还给予合理的营养,适当的锻炼和调节情绪与心理平衡等有效的传统疗法,构成一个综合的医疗体系。这种医疗体系可以补偿西医药的不足,产生意想不到的效果。

在国外治疗癌症新思路的启示下,郑伟达又有了新的想法。他经过反复斟酌,不断推敲后,遵循中医治癌的原则,从祖传秘方中筛选出几种具有“双向调节”作用的处方,进行反复研究、实验、改进,铸造出一柄既能杀死癌细胞,又不伤人体免疫功能与造血功能的“单刃剑”——慈丹胶囊。

通过反复地试验结果显示,慈丹胶囊不仅对癌细胞具有高度的抑制和灭杀作用,还具有双向调节作用。既能够攻坚破积,去息肉蚀腐肉,使癌细胞产生退行性的改变,又能调整人体内的阴阳、气血、经络、脏腑的生理功能,调动人体的内在抗癌因素,使失调的生理功能得以恢复,重建体内环境平衡,为去除肿瘤病灶创造有利的条件,从而使肿瘤逐步缩小、消失。

1997年10月13日上午——我国中医药史又拉开了一幕,北京德胜门外的回龙观饭店,卫生部新药审评会在这里举行。这天上午审评的惟一抗癌中药,是福州伟达中医肿瘤防治研究所研制的“神州消瘤胶囊”。数十位来自全国医药界的专家及有关部门的领导,在认真听取了郑伟达的药学、药理、毒理及临床学术报告之后,近乎苛刻地提出了一个个问题。郑伟达胸有成竹,对答如流。面对专家的审评,郑伟达交出了一份满意的答卷,得到了全体专家的肯定,专家们给“神州消瘤胶囊”打了满分,并改名为“慈丹胶囊”,一致同意该药正式投入生产,成为卫生部“准”字号抗癌新药,这也是解放以来福建省惟一一个级别很高的抗癌中药品种。

“慈丹胶囊”的生产严格按照GMP要求,通过药效学、毒理学研究表明,它是疗效确切的高品质中药制剂。如今“慈丹胶囊”已大批量生产,并已在全国多个省市建立了营销点。该药充分体现中医中药寓功于补、扶正抗癌的特点,博得良好声誉,还以疗效高、价格低的优势备受广大患者的信赖。

1999年9月,“慈丹胶囊”在第十二届全国发明展览会上荣获金奖;2000年11月15日由国家知识产权局、科技部、中华全国总工会、中国发明协会在香港主办的“2000年香港国际发明展览会”上,“慈丹胶囊”以其严谨的配方,确切的疗效,脱颖而出,荣获国际金奖;2001年和2002年又分别荣获了福州市和福建省科技进步奖。

荣誉接踵而来,而郑伟达并未停止他挑战癌症的脚步。他在北京分别成立了“北京市伟达中医肿瘤防治研究所”、“北京市东方伟达中医药研究院”。他又研制成功治疗癌性疼痛的“七仙丹胶囊”、治疗癌性胸腹水的“桂苓逐水胶囊”以及主要用于癌症患者的长期康复治疗,被誉为中药“干扰素”的高科技新成果——“参灵胶囊”。

郑伟达对抗癌事业的巨大贡献,已被国际医学界所承认,先后数次应加拿大、马来西亚、越南卫生局的邀请,参加国际学术交流、访问、义诊。1995年10月下旬,在由世界中医学会和加拿大中医针灸协会联合主办,于加拿大多伦多举行的世界中医肿瘤学术会议上,来自世界各国的200多名专家、学者与会,由中国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局长及“郑氏治癌系列药物理论”创始人郑伟达等9人组成的中国中医肿瘤专家组出席了这次大会。会上,郑伟达先生向组委会提交了《中医治疗肿瘤经验》、《郑伟达治癌秘方》等学术报告。郑伟达的医学成就引起与会者的特别注意,许多国家的代表向他发出访问邀请。鉴于郑伟达中医治疗肿瘤的重要贡献,大会选举他为世界中医学会秘书长。

作为一名科技工作者、医务工作者,郑伟达对事业看得很重,对病人看得很重,但他对金钱、地位、名誉却不甚计较,处之坦然。在加拿大期间,外商以月薪八千美元挽留他,但被他婉谢了,他知道自己的根在中国。他不会忘记在他最困难的时候,是党和各级政府伸出热情之手扶持他,帮助他。如今的郑伟达,是福州市政协委员,省优秀民营科技实业家,国际中医抗癌学会副会长等等。他的医学业绩已载人《世界名医大全》……尽管桂冠如云,但他却谦恭依旧。

在郑伟达教授那朴实而典雅的办公室里,最引人注目的就是墙壁上的四个大字“诚勤精细”。“做人办事要以诚处世,以勤立身,以精求存,以细行医,救死扶伤,广泽天下。”郑伟达不仅这样要求员工,更是这样要求自己。他以“诚勤精细”对待他从事的抗癌事业的每一个环节。

郑伟达现在除了科研与外出会诊,依然坚持在医院内坐堂会诊。他说,他这个“名誉院长”、“所长”不是官,而是责任,是义务。对于生活困难的求诊者,他还减免医药费。郑伟达热心公益事业和家乡建设,修路铺桥、办学建校,他都义不容辞、慷慨解囊。仅巡回义诊,每年就花去近8万元的差旅费。他还坚持将义诊所得捐献给“希望工程”。他常说,社会给我的太多,现在是我回报社会,奉献人民的时候了。

郑伟达总是耐心地向患者询问病情,为患者讲清药效。只要他一出现,寻医问药的人就会络绎不绝。看到那么多的患者受着痛苦的煎熬,郑伟达不辞辛劳,经常坚持为患者诊治到深夜;郑伟达总是耐心地为一位位患者解答病情,并以亲切而中肯的语言告诉患者,目前治疗癌症靠的是“患者的信心、医生的耐心、家属的关心、社会的热心”和“药物的治疗、坚强的心疗、合理的食疗、适当的体疗”;他总是怀着祝福之心为来自远方的患者及家属送行;他总是认认真真的对待一封封患者的来信并亲自回复和开方,定期和不定期地亲自审查患者的病历档案,并在上面做出一个个红色记号;他总是长途跋涉、不辞劳苦地满足远方患者的急切期待;他总是夜以继日、废寝忘食地整理临床资料,为谋求企业如何更多地服务于社会兢兢业业;他还耐心地教导员工学习、学习、再学习,学无止境,精益求精,我们的宗旨是全心全意为癌症患者服务。他感到作为一名医生,最大的幸福莫过于为病人解除痛苦。

郑伟达就是这样,将“诚、勤、精、细”奉献给了每一个病人,给众多肿瘤患者带来了新的生命之光。

“路漫漫,其修远兮”。郑伟达深深知道人类彻底战胜癌症并不是只有一步之遥,它是社会赋予广大医务工作者沉甸甸的历史重任。心系患者,造福苍生,是医者的使命。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