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以新思路推进科教兴国

今日三人谈
2002-03-10 来源:光明日报 特邀嘉宾:林 群代表(中科院院士、数学与系统研究院研究员). 我有话说

>主持人语:实施科教兴国战略是本届政府的重要承诺。这几年,我国社会获得巨大发展,经济一枝独秀。但有报告认为,我国的科技竞争力在国际上的排名不升反降。这就需要我们认真总结经验,找到切实有效的办法,以创新的思路推进科教兴国战略。特别是随着我国加入WTO,科技与教育都面临来自国际市场的严峻挑战。科教兴国必须引入新的评价体系,找到新的推动力量,必须要有全球眼光。

林群:要占据人类科学史上重要一席


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科技的发展,与其所具备的科学传统、科学品位与科学素养是密不可分的。美国的历史很短,但其科学传统主要来自中世纪的欧洲。十六世纪欧洲的文艺复兴,翻开了人类科学史上最重要的一页:哥白尼的日心说、达尔文的进化论、伽利略的实验方法、牛顿对运动的研究,这些都对人类的科学进步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对科学的不懈追求与崇高的品位,在欧洲造就了一大批杰出的科学家。美国继承了这一科学传统,同时又从亚洲汲取了大量的科技人才,所以才造就了今日美国强大的科技力量。

“四大发明”是中国最辉煌的科学成就。但“鸦片战争”之后,中国失去了发展科技的基础,也因此失去了最优秀的科学传统。一位著名的数学家认为,中国最好的科学工作,不过是长在外国花盆里的一朵花。历史证明,科学进步不可能一蹴而就,科技创新力量不可能靠一时的投入就能获得。我们把科教兴国作为战略提出来,就是要持之以恒,坚持不懈,就是要有长远的思考与全球的眼光。一个国家对科学的追求、品位、见解,实质上是其人民科学素养的总和。科学思想与理论的形成、创新精神的培育、科学目标的确立,这些都对我国的素质教育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如果有一天,我国形成中国特色的科技体系,能在自己的花盆里长出中国的“科技创新之花”,那么中国科学也就能在人类的科学史上占据重要的一席了。

胡平平:寻求素质教育的突破

素质教育提了多年,但始终是口号喊得响、实际走老路。简单的减负不是素质教育。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对教育界的影响将会极其深远。国外的教育思想、教育理念将越来越深入地渗透进来,我们现行的基础教育必须改变面貌。国力的竞争、科技的竞争、人才的竞争,最终都要落实在教育上。在经济全球化,人才竞争全球化的时代,素质教育要真正推进,必须要以全球化的眼光寻求突破。教师素质的提高是素质教育成效如何的关键所在,是素质教育的突破口之一。2001年9月,教育部开始在全国38个教改实验区推行新一轮中小学生课程改革,这是当前推行素质教育的核心内容。而课程改革的核心精神就是在教学中教会学生如何做人,也就是如何学习、如何生活、如何创新,使学生将来走上社会后能生存、能发展。说来容易,但对教师提出了很高的要求。教师对素质教育的理解,他们的素质如何,眼界高低,观念怎样,直接影响教学效果。现在教师的整体水平不是太高,学历层次、实际素养都不能适应素质教育的要求。因此,当务之急是全面提高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

朱总理《报告》提出要“坚持教育优先发展”,并要求“全面提高教师思想和业务素质”,这抓住了问题的关键。

王家骐:组成“国家队”,参加国际竞争

正如足球比赛需要整体配合,在科教领域,我们同样要组成“国家队”,以国家的综合实力为基础,以整体的力量介入国际竞争。加入世贸组织就为我们提供了这样的机遇。加入世贸组织不是去参加宴会,它不仅有利益和好处,更有风险和挑战。拿什么来应对?科教兴国是个强有力的载体。科学技术自身的规律就需要合作,更何况在全球一体化的新形势下,只有把国家作为整体的力量,才能显示威力。既然是个整体,就需要社会的方方面面来“组队”。社会整体环境的配合,政府及其行政部门对科教的重视与支持,科教队伍自身的努力与水平等等,都是支撑这个队的支柱。缺少了其中一方,我们的实力都会打折扣。团队需要有团队精神。我认为,“科教国家队”的精神就体现在刻苦、自信和一丝不苟上。虽说团队精神是逐渐培养的,应该渗透到每个层面,但是在如今的时代,竞争就是一张时间表,不进则退,甚至慢进则退。在我们长春光机所,很多课题都是夜以继日赶出来的。我们慢了,别的国家就上去了,不急行吗?我希望,不光我们科研人员要抓紧,全社会都应该要有紧迫感。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