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我在大西洋上空飞行

2002-03-19 来源:光明日报 齐向龙/口述 胡宝良/整理 我有话说


2001年,我海军舰艇编队对德国、英国、法国、意大利欧洲四国进行友好访问,历时86天,总航程2.3万多海里。此次出访标志着我人民海军航迹已遍布五大洲、三大洋,真正走向了世界。日前,笔者采访了随舰出访的海军航空兵驻某舰载机部队一级飞行员齐向龙中校,请看——

经过多日的航行,我舰艇编队顺利抵达苏伊士北口——塞得港。埃及引水员完成引导任务离开“深圳”舰返回,编队继续前行,不一会,河面豁然变宽。我们一齐欢呼:“地中海!……我们来了!”我回到舱室,高兴地在出访日记本上写下了:“公元2001年9月13日16时28分,中国海军舰艇编队首次通过苏伊士运河进入地中海。”

9月19日上午9时(地中海时间),我访欧舰艇编队经过5天的航行,顺利地通过地中海,首次穿过零度子午线,西出直布罗陀海峡进入大西洋。

9月20日,带队指挥员、副团长田金和向编队指挥员请求舰载直升机在大西洋上空飞行,这也是编队出访任务中的一项训练科目。得到编队首长批准后,我们空地勤人员立即做好了起飞前的一切准备工作。

这天上午,大西洋上风平浪静,碧空如洗,是个飞行的好天气。8时18分,我和我的副驾驶齐文上尉身着蓝色作训服和桔黄色救生衣快步走向停候在飞行甲板上的舰载直升机。在地勤人员的陪同下,我仔细地对飞机进行了起飞前的最后一次检查。一切良好!我和齐文上尉充满信心地跨进了驾驶舱。

得到起飞命令后,我伸出了右手大拇指向甲板指挥员作出了“解除系留”的手势,几秒钟后,甲板指挥员举起了绿旗。我迅速接通了自动驾驶仪,上提变矩杆,飞机一下子离开了飞行甲板,我顶杆增速,飞机低着头向“深圳”舰的右前方疾速飞去。三个转弯后,我驾机大速度超低空掠过编队上空。

飞翔在大西洋上空,我望着窗外的朵朵白云,看着下面我威武的海军舰艇编队,兴奋、自豪和幸福的心情难以言表。

飞行一切正常。我通过无线电向舰上指挥员请示:“66增加飞行高度……66扩大飞行半径……”

“66准许增加飞行高度,准许扩大飞行半径,请注意观察!”无线电不时地传来了舰上指挥员田金和的指令。

我在宽广的大西洋上空自由翱翔。4分钟后,我驾机从远处飞回,按计划在“丰仓号”补给舰上做第一个起落飞行。我调整航向直飞“丰仓”号,远远地就看见了“丰仓”号飞行甲板上白黄相间的着舰标志。“丰仓”号舰上没有航空指挥员,飞行甲板上没有固定的甲板指挥员,没有专门的着舰设备,着舰时全凭飞行员的技术和感觉,难度着实不小。

“丰仓”号补给舰以每小时12节的航速向前行驶,我紧握驾驶杆对准甲板降低高度作减速飞行,使飞机的速度和舰艇的速度同步。甲板越来越近,舰上建筑物也越来越大。离飞行甲板还有20米,我再次降低飞行高度,对准甲板中心飞去,在甲板中心上空稍一悬停,便迅速下放变矩杆,以漂亮的三点着陆,完成了这一历史性的第一个起落。这一起落实现了我海军航空兵,也是中国军机的一个新的“首次”。那天令我终生难忘。

这次出访,给我感触最深的是海外华人、华侨和留学生的爱国热情,他们身在异乡,可心却在中国。

10月1日,是我们伟大祖国进入新世纪的第一个生日,又恰逢中秋佳节。清晨,当一轮红日冉冉升起的时候,编队举行了隆重的升旗仪式。我和机组人员早早地来到飞行甲板上,站在这块流动的国土上,面向遥远的东方,望着徐徐升起的五星红旗,激动的我不知不觉地流下了热泪。

这天上午,在英国最大的海军基地——朴次茅斯港。参观军舰的华人、华侨和留学生络绎不绝,上至七八十岁的老人,下到三四岁的孩子,很多人用家乡话和我们聊起了家常。为了欢迎祖国海军编队的到来,华人、华侨们还在码头为我们表演了中国传统的狮子舞,并派代表给我们送来了中秋月饼。他们说,今天能在异国他乡见到祖国的军舰和亲人,这个国庆节、中秋节过得特别有意义。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