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院士市长答问录

2002-03-19 来源:光明日报 本报记者 夏 斐 我有话说

周济院士当了市长仍然显得那么谦和&nbsp


今年1月14日,在武汉市十届人大五次会议上,中国工程院院士周济当选为武汉市人民政府市长。不仅武汉市市民为之欢欣鼓舞,而且成为轰动海内外的一件大事。因为周济是继徐匡迪之后的第二个院士市长,而且又是目前我国唯一的院士市长。院士市长如何建设和管理偌大的武汉?怎样促进武汉这座大城市的改革和发展?备受瞩目。当这位九届全国人大代表赴京参加“两会”之前,本报记者两次在武汉采访了他。这位年过半百的院士市长那种院士特有的国际化眼光、那种知识分子式的拳拳报国之心、爱民之情,那种质朴实在的亲和力给记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一、“院士”只是一个象征,只说明过去。

记者:在华中科大当校长时,您提出了一个宏伟目标和具体思路,以推进成果产业化而闻名高教界,现在您是继徐匡迪之后中国第二位院士市长,您觉得院士市长很特别吗?

周济:作为一名中国工程院院士出任武汉市长,本身就是一个新闻。因为院士当市长的的确不多。海内外媒体也很关心,发的评论很多。从这个意义上讲,我一上任就给武汉市做了一个“广告”宣传,作了一点点贡献。

从象征性意义上讲,院士出任市长,象征武汉人杰地灵、人才辈出,具有丰富的人才资源。同时也说明湖北省、武汉市高度重视知识,重视人才,把“科教兴鄂”、“科教兴市”摆在了一个非常重要的地位。从实际意义上讲,院士市长跟其他市长相比没有特别优势。因为院士是一种荣誉称号,是对我过去工作的肯定,是对我在自然科学和工程技术方面成就的肯定。现在从事城市管理、经济管理、行政管理等工作,对我来说是一项全新的工作,同这些工作的要求相比,我还有差距。“院士”也许是劣势。今后一段时间,我将加强学习,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江总书记“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学习古今中外城市建设和经济工作的理论与实践,向群众学习,向老同志学习,向为武汉建设作出贡献的老同志学习,并在这个过程中逐渐熟悉现在的工作
。当然,院士是具有一定素质的,这对我加强学习,尽快熟悉工作、进入角色有一定好处。

二、武汉是个好地方,已由“九省通衢”变成中国经济地理中心。

记者:从院士的眼光看,您觉得武汉到底好在哪里?

周济:我想院士的眼光看武汉,与你们的看法也差不多。我长期生活在武汉,在这里求学、生活和工作,这里成就了我的科研和教育事业,党和人民又选择我作市长。我从内心热爱和感激这座城市。我认为这里是中国最好的地方之一。

您别笑,我们院士说话是很讲道理的,我是这样看武汉的:从地利上来说,武汉以前是“九省通衢”,现在条件比“九省通衢”还要好,特别是京珠、沪蓉高速公路通车,交汇在武汉,沿江铁路也经过武汉,使武汉真正成为中国经济地理中心,不仅仅是华中的中心。在高速公路时代,最有利的交通半径是800到1000公里。以武汉为中心,以800到1000公里为半径划一个圆环,中国经济发展的主要城市,如北京、天津、上海、广州、西安、重庆、成都等均在半径之内,武汉的地理位置得天独厚。现在,世界制造业正向中国转移,中国制造业正逐步从沿海向西部转移,而武汉是这场大转移的必经之地,这使武汉区位优势更加突出。而且,解放以来,武汉进行了大规模建设,积累了良好的产业基础。今后五十年我国实现现代化,主要是要完成工业化任务,要以信息化推进工业化。无论是高新技术制造业,还是传统制造业,都需要良好的人才、物质和技术基础,武汉在这方面都具有很好的优势。武汉三镇,三足鼎立,现在又加上新的经济增长带,生产力布局好。武汉拥有两江(长江、汉江交汇)百湖,水面占整个城市面积的25%,这在全世界都是名列前茅的,完全有可能建设成一个非常美丽的大城市。

三、振兴武汉要先“树人”。

记者:因为武汉的地理气候特殊,您为市民作的第一件事是“树木”——实施绿色武汉计划;那么您在“树人”——培养、引进、用好人才方面有何打算?

周济:中国有句话:“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武汉最重要的优势还在于人和。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武汉科教优势明显,武汉在校大学生人数达35万之多,在全国大城市中排第三,科技、教育力量也都排第三,这是非常宝贵的财富。人才资源是战略性资源,今后城市间的竞争,关键是人才的竞争。英国经济学家哈比森关于人力资源有一段经典论述,他说:“人力资源是国民财富的最终基础。资本和资源是被动的生产要素,人是积累资本、开发自然资源、建立社会经济和政治并推动国家向前发展的主动力量。”

所以,我认为首先要确立以人为本的新观念,突出人力资源的能力建设。强化人才是资本的观念;强化由市场配置人才资源的观念;强化以业绩论优劣的人才价值观念;强化重视发挥人才潜能的效益观念;强化以保护知识产权为核心的分配观念,着眼于武汉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走可持续人才发展的道路。

其实,要建立优秀人才脱颖而出、发挥作用的环境和机制,靠事业吸引人,靠待遇留住人,靠政策激励人,靠感情温暖人,在全社会形成尊重知识、尊重人才、鼓励创业、宽容失败的良好风尚。不断在思想观念上创新;在体制机制上创新;在管理文化上创新。要改变官本位、论身份、唯身份、唯资历、唯文凭的旧的用人观,确立重能力、重实绩、重实效,鼓励创业,鼓励创新,鼓励竞争的用人新机制。改变平均主义、大锅饭的老传统,确立人才是资本的新观念,不断探索引入按生产要素参与分配的机制,建立有利于留住人才和人尽其才的收入分配机制。

总而言之就是要营造良好的人才环境,就是一切为了人才,为了一切人才,不拘一格选人才,不拘一格用人才,不拘一格护人才。这就需要我们和各方面共同努力,坚持不懈地工作,才能实现人才辈出的局面,为武汉经济社会发展作出贡献。

记者:武汉的基础教育在国内乃至全世界都很有名气,您的“树人”观点如何贯彻到基础教育里呢?

周济:人才从哪里来?教育是基础。“科教兴市”首先是“市兴科教”,而后就要以人为本、育人为本才谈得上“科教兴市”。科技是第一生产力,而且是先进生产力的集中体现和主要标志,政府和社会一定要提高对科教兴市的认识,将教育摆在非常高的位置。

武汉教育发展的基础很好,基础教育水平在全国是相当高的,有许多名校,如华师一附中、武汉外国语学校等。你知道吗?大科学家袁隆平院士就是从武汉四中毕业的。去年以来,武汉市教育局在全市中小学寒暑假开展“创新素质实践行”的活动,经你们《光明日报》报道后,成为全国中小学素质教育的一个“抓手”,很有影响。

辛亥革命武昌首义,人所共知,但为什么“首义”能在武汉发生?有一个资料提供了一个数字:当时70%的到日本的留学生都是湖北籍人,他们传播了新思想新观念,这可能是武昌首义的一个很重要的潜在原因。

记者:听说您准备参与共建7所在汉的重点大学,为什么?您准备怎么支持这7所重点大学?

周济:我们的基础教育有一个问题长期没有解决,就是上大学的人仍然很少,比例很低,很多高分学生仍不能上学。虽然武汉有很多著名大学如武汉大学、华中科大等,但他们在汉的招生规模仍不够大。因此,我想争取到教育部和武汉一些著名高校的支持,与教育部一起共建武大、华中科大、中国地大、中南财大等7所在汉的教育部直属重点大学。武汉现在有在校大学生35万人,我有个设想:经过5年奋斗,让武汉在校大学生达到50万人。这将不仅解决了武汉中学生上大学的问题(武汉的孩子学习很好啊,那么多高分学生不能上大学真可惜啊!),而且将带动武汉市洪山区、武昌区里相关产业的发展。至于具体对这7所重点大学的支持,我想只要他们扩大在汉的招生规模,彻底解决武汉基础教育和素质教育的“瓶颈”问题,其他的都好说。我们可以在土地和其他政策上给予相当力度的支持。

四、企业是城市发展的命根子,“树人”还包括“树企业家”。

记者:7年前,我写过一篇《武汉拳头产品在哪里》的文章,7年后,我认为武汉叫得响的产品仍不多,您怎么看这个问题?有何高招培育武汉的拳头产品?

周济:有一个形象的说法是武汉“醒得早起得晚”,很多产品武汉动手早,后来没有坚持下去,形成品牌。我认为,武汉缺少名牌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有体制原因、企业领导原因、市场原因等,但从政府的工作上看,也有几条教训,一是工作重点不突出,什么都搞,结果什么都搞不好。像武钢、武船、武锅、武烟这样的企业是我们的宝贵财富,要倾注更多的精力来保护和支持他们;二是企业的负担过重,特别是一些效益较好的企业负担过重。从长远来看,政府要宁愿自己勒紧裤腰带,也不要向企业伸手;三是对企业家重视程度不够。目前我们最缺少的人才是经营管理人才、是企业家,今后我们要提高企业家的社会地位、经济待遇等一系列问题,要对企业家非常爱护、非常重视。

发展经济根本还是要靠企业,建设城市也得靠企业,一定要树立以企业为主体的思想,政府职能部门要为企业服好务。企业是城市发展的“命根子”,要保护企业,对企业要“卸载”。要善待企业家,没有企业家就没有企业,全社会要营造尊重企业家队伍的良好氛围。我的“树人”观点里也包括大树特树企业家。比如“武汉·中国光谷”这个品牌现在叫响了,我们要珍惜这个品牌,爱护这个品牌,积极支持这个品牌。为了叫响“光谷”这个牌子,《光明日报》等中央和首都媒体是作了贡献的。今年,我们将精心组织几项有影响的大型活动,提高“光谷”的知名度。6月份举办“首届中国武汉国际光电子信息技术博览会”和“第三届中国高新技术产业与资本市场论坛”;8月份举办“第三届海外华人华侨回国创业交流会及项目洽谈会”;还将精心策划好赴日本、美国、德国、新加坡等国的国际光电子产品展览的参展宣传活动,筹办“光谷中小企业商业计划信息发布会”,为中小企业提供发展平台等等。

五、精神文明建设,我们有“吴天祥小组”、“民意无盗”和“百步亭社区”三大品牌。

记者:您的“树人”观点是否包括普通市民?作为市长,您在精神文明建设方面有什么举措?

周济:“树人”当然包括广大武汉市民,一个人要有一点精神,一个城市要有一股“气”,“树人”应该在广大市民中树起一种气,这就是正直、诚实、善良的“正气”。其实武汉市民素质是相当高的。武汉市的精神文明建设在全国很叫得响,恐怕超过了我们在全国的经济地位。我们有三大精神文明品牌:吴天祥小组、民意派出所和百步亭小区。“吴天祥小组”恐怕是全国最知名的了。如今,武汉市“吴天祥小组”已发展到近4000多个,小组成员达5万多人。这些“小组”以吴天祥同志为榜样,从为吴天祥分忧,到“立足岗位为民解难”,再到主动服务便民利民,以实际行动维护了党和政府的良好形象,在党和人民群众之间架起了一座座“连心桥”。“一花独放不是春,万紫千红春满园”。从吴天祥到“吴天祥小组”这种由独秀盆景到缤纷花园的巨变充分说明,先进典型的人格魅力和精神力量已成为时代的呼唤,社会的需要,人民的期盼。但是,我们还应该看到,不可能每个武汉人都成为“吴天祥小组”的成员,我们应该把吴天祥精神作为一个目标,不断追求不断提高自己,这样全体市民的素质会逐步提高。

今后,我们要围绕创建文明城市和“三年争创国内一流”的目标,在市民文明建设和环境综合整治上狠下功夫,力争成为全国“创建文明城市工作先进城市”。要把贯彻落实《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作为创建文明城市的重要任务,继续开展《武汉市市民文明公约》教育活动,为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奠定良好的思想基础。要实行精神文明建设目标管理责任制,以创建文明社区、文明单位、文明家庭为主要内容,开展“吴天祥小组”活动,学习推广“民意派出所”和“百步亭小区”的文明建设经验,掀起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工作的新高潮。

记者:您认为武汉精神文明这“三面红旗”的典型意义有什么不同之处呢?

周济:如果说“吴天祥小组”只能是一个追求目标的话,而百步亭花园则是可以实现的目标。毛泽东同志曾说:“支部应该建在连上”这句话对当代中国仍有现实意义。百步亭花园社区最重要的经验在于在社区建立了党组织。百步亭花园社区成立了社区党委,设立了一个党总支、4个党支部、48个党小组。他们制定了社区党建工作“三制”措施:党小组门洞组长制、24小时党员责任制、社区与党员所在工作单位的联系制。他们设立了“党员之家”,组织了一批党员志愿者队伍。与此同时,建立“三位一体”的管理模式。社区建立了“社区服务中心、物业公司、居委会”三位一体的社区管理模式,成立了工会、妇联、共青团、业主委员会等组织,构建了系统的网络体系。

根据有关部门的调查,百步亭花园社区目前已实现了九个没有:没有一户居民家中被盗、没有一辆自行车被盗、没有发生一起刑事案件、没有一次交通事故、没有一桩大的邻里纠纷、没有一处黄赌毒、没有易燃易爆物品、没有一起火灾、没有一名“法轮功”活动者。这是非常难的,我们要研究这种现象,要推广这种管理模式。百步亭花园社区的成功探索甚至具有国际意义。在城市居民由原来的分行业聚居如过去“纺织宿舍”、“铁路宿舍”到如今的按层次或者按贫富居住,我们怎么管理城市呢?首先应该象百步亭,把“支部建在连上”。

记者:那么民意街派出所创造的“民意无盗”呢?怎么听起来有点象一个“现代神话”?

周济:“民意无盗”并非杜撰的“现代神话”,而是发生在老百姓生活中真实的故事。耳闻目睹这一活生生的事实,使人透过繁华闹市的喧嚣,感受到了几分城市家园温馨安详的氛围,更使人从中得到诸多的启示。

众所周知,在城市居民住宅区,由于盗窃案件频频发生,居民们不得不层层设防,门洞安上防盗门、防盗锁,居室还得安上防盗门窗、防盗网,致使居室形同牢房。盗窃犯罪也是其他各种严重刑事犯罪一样,不仅严重影响着人们的生活质量和生命财产安全,而且成为社会稳定的巨大破坏因素。在这种情况下,江汉区民意派出所在街道辖区开展“民意无盗”活动,实在是合乎民心、顺乎民意的,是为老百姓办的一大实事。

“民意无盗”活动,反映了民心、体现了民意,是实实在在然而又极富创意和挑战的贯彻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好载体、好形式、好切入点,对各行各业都具有启发借鉴意义。由此产生的“民意精神”,就是真情为民,高度负责的民本精神;解放思想,知难而进的创新精神;敬业爱岗,顽强拼搏的奉献精神;精诚合作,协调一致的团队精神。也值得在全市乃至全国进行推介和学习。

六、先做树文章,再做水文章,改善城市生态环境。

记者:您到武汉市来,第一件事就是提出“绿色武汉”计划。为什么?

周济:前面谈了很多“树人”的事,最后就讲讲“树木”吧。我认为作为市长,有两项主要工作,一项是发展经济。另一项是做好城市规划、建设和管理工作。这两者之间是辩证统一,相辅相存的关系。搞好城市的规划、建设和管理工作,就是要求我们做好一系列的工作,把城市真正建设好,变成良好的环境,使人民群众的生活质量不断提高。为什么比较快地提到了《绿色武汉行动计划》呢?因为季节不等人,种树的时间要抓紧,所以首先启动了这一计划。接下来还有“蓝天碧水”行动,主要保护我们的水、保护我们的环境;还有一个“市容整治”行动,我们还没有财力使武汉处处都很靓丽,但我们可以努力使武汉市市容整整齐齐、干干净净。我有一个基本的想法,就是为武汉市民营造一个良好生活环境。人民的生活水平提高之后,就会对生活质量提出进一步的要求。我认为要为人民群众谋利益,办实事,营造好的生活环境、提高生活质量是主要的。植树造林投资少、见效快、效果也较大,能有效地改善生态环境。树,是唯一有生命的城市基础设施,它能清除污染、净化空气,改变城市面貌,提高人民生活质量。它还有更深的意义——它本身就是精神文明建设,绿化在很大程度上反应了一个城市的文明程度。我们经常说有水则灵,有绿则灵,我们将武汉的“水”和“绿”做出了特色,就可营造美好的生活空间,大家在这个生活空间内可以陶冶情操,提高生活品位。所以,我们一定要做好“水”、“绿”两篇文章,使武汉成为“滨水之城,城在林中,山清水绿,绿色武汉”。这样一个美好的城市环境是每个市民都希望看到的,对我们招商引资也有好处。我们东西湖区招商引资特别多,为什么?就是有一个好的城市环境。这个区已经发展成武汉市的后花园,而且成为少有的在大城市近郊的“健康产业园”。

我相信,我们在市委的领导下,坚持执行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正确的决策和方针,全市上下共同努力、共同奋斗,一定能实现武汉市跨越式发展,武汉市一定能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作出贡献。

记者:谢谢您。

编者按

为了读者阅读方便,我们采用背景的形式,将周济本人简历和他在访谈中提到的一些专有名称作一些解释,以补充正文。

背景之一:周济简历

1946年8月出生,上海市人,中国工程院院士。1970年3月毕业于清华大学精密仪器专业。197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78年9月至1980年8月就读华中理工大学机械系研究生。1980年9月至1984年3月,在美国纽约州立大学(布法罗)留学,获博士学位,是我国“文革”后第一批公派出国留学生。他长期在高校工作,1986年至1997年,周济和助手们先后有20余项科技成果获国家和机电部的重大科技进步奖,其中“工程优化设计及计算系统”、“工业汽轮机方案设计专家系统”和数控技术居于国际先进水平,周济也成为知名的“先进制造专家”。1994年,周济担任华中理工大学(现华中科技大学)机械学院院长,1997年担任华中理工大学校长。1999年,周济以曾主持开发出机械CAD等一系列软件产品及华中1型数控系统等项成果,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同年12月周济任中共湖北省委常委。2000年1月任中共湖北省委常委、省科技厅厅长、党组书记。在此期间,周济制定了湖北省2000-2002年技术创新行动计划,后又推出包括光电子信息产业推进计划在内的一系列科技专项计划,武汉·中国光谷先后得到国家计委和科技部的批复。2001年12月任中共湖北省委常委、武汉市委副书记。2002年1月被选为武汉市人民政府市长。

背景之二:武汉·中国光谷

武汉光电子信息产业起步较早,近几年来光电子信息产业保持了高速、高效的增长势头。尤其在东湖开发区内,聚集了一批从事光电子信息学科教学、科研的高校、研究院所,一批在国内外有一定知名度、有一定市场占有率的从事光电子信息产业的企业,具有较强的技术优势、人才优势、产业优势和企业优势。经国家科委和国家计委批准,在武汉东湖开发区内建设国家光电子信息产业基地,通称为“中国光谷”。2002年全年预计实现科工贸总收入440亿元,工业增加值100亿元,财政收入16亿元,确保全区主要经济指标保持30%以上的增长速度。初步形成“武汉·中国光谷”的大模样。

背景之三:吴天祥小组

“吴天祥小组”是以全国优秀共产党员、全国优秀党务工作者、基层党员干部的好榜样吴天祥同志的名字命名的具有时代特征的先进群体。第一个“吴天祥小组”的诞生要从1996年初讲起。当时,基层党员干部的好榜样吴天祥同志讲政治、爱人民的先进事迹经中央新闻传媒集中宣传,特别是中宣部、中组部等十部委在人民大会堂举行吴天祥同志事迹报告会后,在全国产生了强烈反响。1996年6月,吴天祥同志所在的区信访办率先挂牌成立了全区第一个“吴天祥小组”,他们提出了“学习吴天祥,奉献在岗位”的口号,热情接待上访群众,及时为群众排忧解难。如今,“吴天祥小组”已在武汉市发展到4000多个,参加人员达50000多人。

背景之四:“民意无盗”

武汉市江汉公安分局民意街派出所对群众最关心的治安易发难防的盗窃案件重点控制,实现了发案率的逐年大幅下降。1998年辖区发盗窃案292起,1999年发盗窃案82起,比1998年下降了71.9%;2000年发盗窃案66起,又比1999年下降了19.5%;2001年1-8月发盗窃案仅28起,比上年同期下降8%,特别是2001年7-8月,首次实现了“双月无盗”。在盗窃案件得到有效控制的同时,公安工作和干警队伍建设明显加强,警民关系明显改善,辖区治安明显好转。三年来,民意街派出所先后荣获公安部授予的“人民满意公安基层单位”,省委、省政府授予的“全省十佳政法单位”,省政府授予的“湖北省模范公务员集体”,省公安厅授予的“党和人民满意派出所”。

背景之五:百步亭社区

百步亭花园社区地处汉口江岸区,规划用地3000亩,建成后可入住10万人。现已建住宅70万平方米,入住近2万人,是武汉市安居示范花园社区。社区坚持“建一流住房,上一流管理,创一流文明社区,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坚持“以人为本,以德为魂”,形成了社会效益与经济发展的良性互动,探索出新形势下社区建设的新模式。被居民们称赞为“绿色社区、温馨家园、安全港湾”。

背景之六:东西湖区健康产业园

武汉市东西湖区,其幅员面积495平方公里,是世界大城市近郊最大的农场群之一。这里鱼鲜虾肥、茶香酒醇、菜嫩果甜、草绿花美,被称为武汉市700万市民的“菜篮子、果盘子、大厨房、后花园”。2001年全区国内生产总值37.04亿元,财政收入5.7亿元,农业人均纯收入3298元,名列湖北省县市之首,是全省小康达标区、湖北省农业农村现代化示范区、国家级城郊型农业示范区、国家级星火技术密集区、全国教育、体育先进区。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