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胡绳学术晚年的新辉煌

2002-03-23 来源:光明日报  我有话说

从自然规律言,人到耄耋之年,往往难以接受新观念、理解新事物,从而容易思想僵化、墨守成规。然而,胡绳的晚年却不同。他不但老骥伏枥、勤奋笔耕,而且与时俱进、开拓进取,不断地向一个又一个学术高峰攀登。特别是在九十年代后期,他以八十高龄且身患绝症之躯,在以顽强的毅力与疾病作斗争的同时,还继续勤于思考,对一些有重大影响的党史理论问题提出新的见解。胡绳晚年为什么能在学术上获得巨大的辉煌呢?也就是说为什么会出现“胡绳现象”呢?石仲泉在《与时俱进:胡绳学术晚年的新辉煌》(载《中共党史研究》二○○二年第二期)一文中指出:这一现象出现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以下几点不能不提及。

首先,离不开我们所处的这个时代大环境。没有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改革开放的政治大气候,没有邓小平所倡导的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没有宽松的、民主的、可以提出问题、讨论问题的学术氛围,是不可能出现“胡绳现象”的。

其次,胡绳个人的各种素质是造就他能够成为理论巨人的基本条件。其中一点就是他有独具特色的历史眼光。作为大历史学家,精通历史是他的独特优势。但是,他不是为研究历史而研究历史,更不是将历史作为远离政治、不关心社会的避风港湾。研究历史是为了研究现在,知古是为了鉴今,即“以史为鉴,资政育人”。他非常注重总结历史经验,并运用历史的经验教训来研究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中的理论与实践问题。他对那种从马克思主义概念出发来研究和阐述问题的方法很不欣赏,认为这种思维定式本身就违背马克思主义,是不应当提倡的学风。他很赞同恩格斯说的两句名言,即:一是“必须从最顽强的事实出发”;二是任何一个民族要想取得更大进步,没有从自己所犯错误中吸取教训来得更快。因此,他研究问题总是把历史的分析与理论的分析相结合,使政论与史论相统一,从而使他写的文章具有深厚的历史底蕴,不仅梳理出历史的本然,而且还能揭示历史的所以然。这种历史与现实相贯通的思维方式,使他更易得出具有规律性的认识。胡绳晚年的学术思想能与时俱进,是他毕生花了很大精力总结中国近代史特别是中共党史的经验教训的必然结果。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