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最后的赞歌

2002-03-23 来源:光明日报 本报记者曾毅 本报通讯员封锡彬 王毕 我有话说

人总在选择,也在注视别人选择。因为关键的时刻并不是每个人都能做到舍弃自我,所以社会仰视英雄。

任大伟就在人们的仰视中。

送战友

3月5日上午,吉林省吉林市的殡仪馆里,长长的队伍在为一个年仅22岁的生命送行。相识与否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被崇高感动。

任大伟的274名战友都来了。在吉林市消防支队,这个入伍4年的小伙子以他生命的绝唱矗立起人们心中的丰碑。

3日凌晨,劳累了一天的吉林市消防支队造纸厂中队的官兵们正沉浸在梦乡。突然,阵阵警报划过沉寂的夜空。“出火警”,班长任大伟第一个从楼上跑到楼下。他是三号车的战斗员,此时却跑到一号车上,昨天一号车的王瑞田在扑火时手被划伤了:“我顶替他上一号车。”任大伟的申请得到了执勤队长的批准。

着火的是一家木器厂。由于引起火灾的刨花阴燃时间长,加上报警晚,到达火场时,过料车间已在猛烈燃烧。参战人员分成两组,任大伟领着白钢和吴洪亮作为第一组从窗口直接攻击车间内火点,阻止火势蔓延。

此时的过料车间里聚集了大量浓烟,外面无法看清火点。十几分钟战斗过后效果并不明显。“近战内攻”,参加过300多次战斗的任大伟立即将这一想法付诸实施。他们三人迅速越过窗台跳进去,把水枪移到车间里。车间里温度越来越高,战斗极其艰难。任大伟手握水枪站在最前面不停地向火点射水。突然,他发现天棚上有明火往下掉。“闷顶和天棚要塌下来了!”任大伟只要后退几步就可以脱离险境。可白钢和吴洪亮还在全神贯注地灭火,对危险全然不知。任大伟喊了声“危险,快撤”,一转身把他们两个推向了窗口。就在他准备后撤的瞬间,厚达一米多的防寒锯末和闷顶塌落下来,把他重重地砸在里面。

焦急的战友们救出了白钢和吴洪亮。可是,废墟下哪里有班长呢?铁锹没挖出,钢盔没扒出,双手终于捧出战友的身体,任大伟被大火烧焦的手还紧紧握着咆哮着的水枪……

送亲人

任大伟的父母从百里之外的松原赶来。老年丧子是一种怎样的痛苦?他们在朔风中飘动的白发在无言地诉说。

从闻知噩耗到赶到营房,两位老人一直无语相望。推开门,爸爸一下跪在儿子的床前。所有的伤痛在瞬间爆发,嚎啕大哭是父亲此刻唯一的表达。

善良而又坚强的老人没有任何的要求:“老大没了,我们还有老二。等他到了参军的年龄,我们还叫他当消防战士。”

送恩人

乔巍早已哭成了泪人。家境贫寒,面临失学的她如今坐在32中明亮的教室里,全是因为有造纸厂消防中队团支部的捐款。每次发津贴,任大伟总是第一个把钱送到队部,每次捐款后,任大伟总是再另给乔巍100元。她那身有残疾的父亲抹着泪水说:“乔巍长大成人上哪儿去报答她任叔叔啊?”

送英雄

当最后一个军礼送走战友时,所有的目光都充满了崇敬。生与死是一面镜子,在一瞬间将灵魂照亮。

任大伟还带走了全队人深深的懊悔。就在3月2日,一个居民楼发生火灾,任大伟第一个冲了进去。室内一片浓烟,任大伟在地上匍匐前进,在窗户旁发现已经被熏死的老人,就立即把他背了出来。从火场回到中队,见自己满身油烟味,他想请假去洗个澡。但看老兵退伍,新兵还没补进来,这两天火灾又特别多,就放弃了。晚上,任大伟烧了壶热水,擦了一下,就睡了。

谁曾想,凌晨他就走了呢?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